典藏故事
- 檢索條件:
-
閱讀老照片的浪漫
- 作者:國家文化記憶庫專輔中心
- 時間:2019/11/18
- 地點:臺北市萬華區
攝影有一個天生幸運的優勢,能不假他物、不必費盡唇舌地將所見所想的「美」、「情感」、「故事」(也就是剛才提到的洞察)實實在在地傳達出去。而閱讀老照片,尤其是出自早期攝影大師之手,正如同翻閱古書時腦中播放起一齣齣穿越劇。文字是死的,拼湊成書是活的;同樣的,像素是死的,拼湊成照片也活了起來。當懷著這樣的心情去看老照片,你會開始思索時代背景、會琢磨攝影師如此構圖的原因、讚嘆攝影師的幸運,或是質疑他的主題選擇。但那都無所謂,至少我們已經不再將一幅攝影作品視為理所當然。
【文:鴨哥@方格子】
如果有人問你,肯德基的炸雞最誘人的是那炸得酥脆的外皮、還是彈牙柔嫩的雞肉?也許你跳脫一點會回答「蛋撻」(蛋撻是本體),但是我有位朋友一定會不假思索地吐實:
「骨頭。」把肉吃光所剩下的骨頭?沒錯。
他是位動物考古專家,能憑藉著形狀、大小、結構、或不尋常的痕跡來推斷部位、性別、年齡,甚至一窺其生前的活動軌跡。這些資訊,對旁人來說也許絲毫不具意義,對他來說卻是非凡,這是他的浪漫。
同樣的,有的人專門研究古地契來得知早期人類的政治經濟結構;有的人光聽捷運的啟動聲就能知道車廂引擎的種類及年份;有的人則能指著對面中央山脈一座座的山頭,輕易地細數名稱及故事。當對一件事情鑽研地深刻,到有能力看見別人看不見的美,這是「洞察」。人們為什麼著迷於日本流傳至今的職人文化呢?或許正是企盼透過這些執著人類的心領神會,看見他們沒有想像過的世界(越講越像通靈)。浪漫,太浪漫了!
攝影有一個天生幸運的優勢,能不假他物、不必費盡唇舌地將所見所想的「美」、「情感」、「故事」(也就是剛才提到的洞察)實實在在地傳達出去。而閱讀老照片,尤其是出自早期攝影大師之手,正如同翻閱古書時腦中播放起一齣齣穿越劇。文字是死的,拼湊成書是活的;同樣的,像素是死的,拼湊成照片也活了起來。當懷著這樣的心情去看老照片,你會開始思索時代背景、會琢磨攝影師如此構圖的原因、讚嘆攝影師的幸運,或是質疑他的主題選擇。但那都無所謂,至少我們已經不再將一幅攝影作品視為理所當然。
老照片得來不易,優秀的老照片更少,在台灣尤其是。原因不外乎是早期照相機不易取得,不若今天人手一台含有千萬畫素鏡頭的手機,再加上底片拍攝及沖洗的技術門檻,導致想要認真攝影也沒那麼容易。如果你曾經有親臨展覽、或在網路上瀏覽過那些被稱為大師級的老攝影作品,可能都曾出現過一個想法:「這不過如此嘛!」,或者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藝術鑑賞能力。等等,這不是你的問題!現在你腳下踩的這個時代照相已經過於普(ㄈㄢˋ)及(ㄌㄢˋ)和簡易,早些時候呢?沒有 IG 可以參考構圖和配色、沒有 YouTube 可以學習相機操作、更沒有一台精密穩定又不需動腦的設備,限制之多族繁不及備載。於是在這樣刻苦的條件下,「又老又好」的照片著實得來不易。
剛好,前陣子從朋友得知國家文化記憶庫有一批圍繞在艋舺、五零六零(五六不能亡)年代的老照片,且有不少出自攝影前輩,經瀏覽後覺得挺有意思,因此挑選一些個人特別喜歡的出來分享:
過去並不認識簡永彬老師,但看完他這系列的作品,我十分喜歡他穿梭(真)庶民巷弄、捕捉肢體神情的紀實風格。多看他幾張照片會發現他善於在畫面關鍵的時刻按下快門,如上張穿著拖鞋的西服男子回望著站立的著衣狗狗,主人若無其事地和機車騎士閒話家常,逗趣的情境完全不會被雜亂的街景所淹蓋。下圖的環境同樣是嘈雜的市井,攝影者也凝結了這個轉瞬即逝的時刻,我個人認為正是圖中阿姨的表情和兩人的肢體讓這張照片變得出色的。
p.s 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無腦不斷連拍也有機會從中挑選不錯的表情或構圖,然而早期底片拍攝則往往只有一次機會,甚至曝光和對焦都需要隨著情境手動調整,要拍出成功的照片必須要非常熟練。
鄧南光老師的作品構圖精準,一眼看上去就是舒服、和諧,雖然攝影界普遍講到鄧老師就會想到他是台灣攝影界的先驅、捕捉人性光芒的「攝影三劍客」之一,我則認為他能從雜亂中找到的視覺秩序,也是欣賞作品時可以留意的面相。
所以閱讀老照片為什麼浪漫呢?更精準一點地說,是閱讀老「攝影作品」才對,作品之所以稱之作品正是因為畫面是被有意識地選擇,帶有攝影者的「主觀」、「情感」、「認知」、「信仰」等等,就像我們的子孫會選擇觀看這個時代的電影,而不是監視器畫面(記者就不一定了)。擅長腦補的人類甚至可以透過這樣一張黑白、定格的畫面,擴張至無限的想像。至於有沒有需要去揣摩攝影者在想什麼呢?我想觀者是可以隨心所欲的,就像我會為上面這幾張照片評上高分,你們則可能被其他作品所吸引。
從以上挑選的照片之中,也能看出我所熱愛的攝影類型——互動,無論是人與人、或是人與環境,而這也是我不斷嘗試的攝影風格。在方格子的第一篇文就以致敬攝影先輩以及他們的作品為開端,未來再和大家分享敝人拙作,或是交流影像創作的技法、心法,期待下一篇文章出爐的時間不會太久遠(笑)。
故事圖片集
-
攝影:簡永彬,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
攝影:簡永彬,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
攝影:鄧南光,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
攝影:鄧南光,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
攝影:鄧南光,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
攝影:蔡惠風,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
攝影:張才,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