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故事
- 檢索條件:
-
花博簡介
小時候就很常跟家人到各處旅行,基本上比較有名的國家風景區或觀光景點都去過一遍了,但最讓我想一去再去,無法忘記的,就是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開放的那段日子。那時總會搭著火車,再轉乘捷運,不辭千辛萬苦,也要北上到花博的會場,只為一睹花博中各式各樣的展覽與其創意的演出。從進入會場開始,需要使用像悠遊卡一樣的票券,放在感應器上才可以進入,令年幼的我非常驚訝,原來簡單的進場也能那麼有科技感,不需要剪票人員一個一個確認。進入之後有著各式各樣的場館爭奇鬥艷,玲瑯滿目到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參觀起。有些是主打科技與花卉的融合,像是有著大片的顯示螢幕,可以透過身體與顯示的影像互動,跳脫傳統的直接欣賞;也有盆景藝術的創意展覽,將不同花與建築結合,或搭配不同裝飾品,打造不一樣的視覺或甚至是聽覺的感官體驗;還有融合古宅及傳統工具的文化展出,能夠感受時代的演變及發展。單單綜合以上的多彩多姿的知識、文化、科技及藝術的體驗,就讓我無法自拔,想要一二再,再而三地前往。
花博帶給我的啟迪
花博除了各式各樣的展覽館外,還有一大片經過設計及搭配的花海,就像照片上所顯示的一般,非常漂亮。除了能夠了解最新的技術科技,增加自己的知識以及見聞之外,同時也是親戚朋友同事夥伴們,郊遊談天散步踏青的好去處。但是花博的意義,對於我來說,卻不僅僅是簡單的「觀光景點」而已,更差點成為決定我人生未來的走向及興趣的重要轉折點。由於有了花博的體驗,除了對花卉展覽產生好感外,更重要的是啟發了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花博中有一間很特別的展覽館,其中所有的建材都是由回收的寶特瓶,一根一根排列所建造而成,雖然是寶特瓶所建成的房子,但是從外觀看起來卻比任何其他展覽館都還雄偉,完全不像是一壓就扁的寶特瓶,帶給人的印象,原本以為建造這麼大的建築,肯定需要用好幾年的寶特瓶回收量,才能足夠建成,但是展覽館內不管是介紹影片及告示欄都標註著,這僅僅是台灣一整年回收寶特瓶的量的一小部分而已,這件事讓小時候的我感到十分震驚,原來小小的寶特瓶,會造成這麼大的環境破壞,就像這棟由寶特瓶建成的建築,雖然看起來華麗雄偉,背後卻是由犧牲及浪費了許多資源而得來的,令人不勝唏噓。於是乎為了為地球盡一份心力,雖然沒辦法做出很偉大的行為,但我決定從自身做起,除了少用塑膠類製品及確實執行垃圾分類外,還會督促別人一起做,雖然只是很小的改變,但是只要許多人一起執行的話,一定會產生很大的改變,謝謝花博讓我有機會思考及領悟這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