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故事
- 檢索條件:
-
父母講二沙灣砲臺(海門天險)的故事
- 作者:張恩齊
- 時間:1997/10/20
- 地點:基隆市中正區
父母小時候住在基隆市中正區,那時候媽媽住在山邊,爸爸常常跟我媽媽一起跑到海門天險的砲台附近去看海,這裡充滿著他們的回憶。
二砂灣砲台的歷史淵源
二沙灣砲台建於清道光年間,鴉片戰爭前,那時候清廷派道姚瑩在這附近建八座砲台,而一開始的二沙灣砲台位於海岸附近。 鴉片戰爭時,英國艦隊曾侵入基隆港,在炮火下清廷守住了台灣,之後中法戰爭,二沙灣砲台, 毀於法國軍艦的砲火之下。之後劉銘傳在戰爭過後重修砲台,並把砲台區移往較高的山坡上,也就是現在所在的位置。道光年間道姚瑩題上海門天險的字樣,而二砂灣砲台也還有北門鎖鑰的題字,可見這裡在當時真的為台灣的防護重要關卡。
父母講二沙灣砲臺(海門天險)的故事
媽媽跟爸爸都是基隆人,我媽媽小時候很窮,家裡住在基隆市中正區的新豐街的山上,由於家裡很窮,都會養一些放山雞或是羊等小動物,其實日子過得很辛苦,小時候的媽媽便是在山上的環境下生長,小時候他們家裡沒有什麼電視機,或是電動玩具,媽媽便會陪著我阿姨跑到附近的海門天險去玩,那裏不但可以看整個基隆港,海門天險的城門也可以看到美麗的朝陽,因此我媽媽很喜歡這個地方。之後認識我爸爸,我爸爸也是基隆人,不過是住在安樂區,不是靠市區那邊,他知道我媽媽很喜歡去爬山或是欣賞港口的美景,每次都會騎很遠的機車載著我媽到處跑,到處晃晃,有時候也會騎車騎到外木山那附近的海邊,去玩玩水,而海門天險這裡便是我爸對我媽求婚的地方,這裡對我來說不只是有歷史背景的薰陶,也隱含著我父母的愛情故事。
我自己走訪海門天險的心情
我那時候去我記得是十點多,天還下著毛毛雨,我沿著石階往上走,這段路少有人走,再加上當天下雨,路上很多青苔相當溼滑,我就小心的慢慢前進,大概走了30公尺,石階旁有一岔路, 標誌牌寫著「砲台古道」,這就是當年戰爭時砲兵來回走動的軍事通道。我往這條砲台古道小徑走, 沒過多久,就爬至上方的廣場,也就是二沙灣砲台的城門,城門上寫著「海門天險」四字。如右圖所示,他已經有些殘破,不過在看到的當下有些震驚又期待。此時天也漸漸放晴,陽光從天空照射下到城門石牆上,石牆在陽光下的照耀下顯得很閃爍,很漂亮。接著我繼續走進「海門天險」的關卡內,站在這裡,可以隱約從樹林的縫隙眺望整個基隆港。雖然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是我仍可以想像以前戰爭時的畫面,內心覺得很澎湃,也真的覺得這裡很美很美。
結語
小時候的我聽父母講他們在二砂灣砲台的故事,自己變十分嚮往這裡,而在自己實際走訪過後,也真的覺得這裡真的是人間幽境。二砂灣砲台,不但蘊含著台灣濃厚的歷史色彩,也保有著我父母的愛情故事,雖然物世人非,這裡的炮台已經沒有功用了,但所留下來的文化意涵,是我們後代子孫永遠不會遺忘的。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好好愛護它,有空了話,也可以來這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