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故事
- 檢索條件:
-
《前言》
在60年代,也就是我爸那個年代的高雄,社會以大家庭為主,而我阿嬤更是孕育了多達十名子女,很令人欽佩對吧!不過,身為老么家的老么,我在國小時便與不太熟稔的阿嬤天人永隔,國中時,失去老伴的阿公也跟著走了。話說回來,在這樣一個人多嘴雜、雞飛狗跳的大家庭裡,我爸與兄姊們只能自食其力、互相照顧,女生們幫忙洗衣做飯;男生們出門打工賺錢。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各自成家立業,相聚的時間愈來愈少,這對於這群從小到大吃同一鍋飯、睡同一張床的兄弟姐妹們來說簡直不能忍!所以他們決定每個禮拜六的下午,帶著咖啡餅乾零食水,攜家帶眷一起出外踏青,從我有記憶以來,踏青的地點包括壽山、柴山、半屏山、美術館、蓮池潭…等等。近年來,登山路線不再適合年紀比較大,腿腳不方便的長輩們了,因此他們的聚會地點轉為風景遼闊的夕陽產地---西子灣。
《西子灣》
西子灣是位在高雄西隅的一個風景區,也位在柴山西南端山麓下,南邊隔海與旗津島相望,北端傍柴山是一處由平灘和淺沙所構成的西子灣海水浴場。在清朝初期,西子灣被稱作洋路灣、洋子灣或斜灣,而在閩南語的諧音引申下,斜仔灣逐漸被稱為西子灣。每到傍晚,可以看到夕陽被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之上,溫暖的橘色與靛青的藍色互相渲染,零星的遠洋漁船點綴其間,將生活中的煩憂以瑰麗的景色取而代之,是一個適合闔家同行的好去處。
《哨船頭碉堡》
將汽車停在位於哨船街與安船街的交叉口,對岸是鼓山渡輪站的哨船頭公園附近,我與家人們會從一條小徑向上走,登上山岬的至高點---哨船頭碉堡。往東望,可以將整個高雄港區的壯麗景觀一覽無遺,高雄85大樓、夢時代摩天輪,形成一幅熱鬧繽紛的畫作;向南看,與旗津漁港遙望,漁船、渡輪往返,偶爾傳來汽笛聲,顯得平靜而悠閒;往西望,則是臺灣八景之一的「西子夕照」。
《十八王公廟》
再往前走就是十八王公廟,根據廟內石碑記載,清康熙年間有18位中國商人跨海渡台由現今西子灣上岸墾荒,卻被視為叛民而被集體革殺,附近居民感念18位先民的精神,就收歛遺體集中收納於祠堂供祭。
《英國領事館官邸》
十八王公廟的旁邊是英國領事館官邸,這是一座於西元1879年落成,英國政府在台興建的第一座領事館,對於這座官邸我最深的印象是小時候進去時看到的牢房,低矮的天花板及狹窄的空間讓令人喘不過氣,不過後來被證實那其實並不是牢房,真正的牢房、巡捕房、囚犯放風區是在山下的領事館,文化局也要求經營團隊撤除假牢房所放置的假人及柵欄,並改正所有導覽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