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故事
- 檢索條件:
-
阿公家的記憶
- 作者:黃鈺文
- 時間:2021/06/21
- 地點:苗栗縣三灣鄉
阿公家是傳統的客家三合院,三合院建在高起的坡地上,旁邊環繞著大片竹林,下方擁有果園還有菜園,再往下有一條溪河流過。在阿公家,所有地方都是天然遊樂場,除了三合院裡,我常常去底下的菜園和果園裡玩,在溪邊玩水跟釣魚,也會幫忙採水果跟蔬菜、給菜園澆水等等。身處山林之間讓人有一種反璞歸真的感覺,每次回阿公家都能體會到慢活的閒適。
阿公家的三合院
我爸爸那邊的家族是客家人,從小家裡教導我們稱呼家族裡的長輩都要用客語,我們家講是四縣腔,平常稱呼祖父母都說阿公(aˊgungˊ)、阿婆(aˊpoˇ)。阿公家在苗栗三灣,是典型的客家三合院建築,由廳堂加上兩側的廂房形成凹字型圍繞著中間的禾埕(晒穀場)。在正廳門口雕刻著黃氏家族堂號「江夏堂」以及一副對聯:「江瑩瑞日輝門第;夏暢薰風馥桂蘭。」,家族先祖的牌位被放置在正廳中祭拜。
阿公家充滿著古早味,雖然已經有裝設瓦斯爐,但廚房還留著以前使用的傳統爐灶;而餐廳裡有一座鑲著綠色的紗網的木櫥櫃,用來收納碗盤跟餐具,吃飯時大家會坐在高腳木凳上,圍著大木圓桌吃飯。在我的記憶中,我只有看過一次爐灶被使用的樣子,是某次過年阿婆跟姑姑們製作蘿蔔糕的時候,磚砌的灶上面放蒸鍋,下面則是放置柴火的地方,爸爸說以前除了用來煮飯以外還會架上大鍋燒洗澡水。
不過我覺得跟在家裡最不一樣的地方,是阿公家沒有裝熱水器,需要透過浴室旁的柴燒鍋爐加熱洗澡水,再從水龍頭裝到大桶子裡跟冷水混合調節溫度。我小時候最喜歡顧著鍋爐,往爐內添加木柴或竹子,拿木炭當畫筆在旁邊的地板上塗鴉。以前阿公家有養雞,爸爸常叫我跟我弟負責餵雞。雞飼料是乾玉米粒,我們兩個怕被公雞啄不敢直接進雞舍,只敢用勺子透過網子撒飼料,當飼料一撒下時去時便會響起此起彼落的咕咕聲。
阿公家的美味
為了方便照護需要洗腎的阿婆,在我國小的時候,爸媽決定將阿公和阿婆都接到市區的家裡住,從那之後阿公會騎車回去山上打理農務,爸爸則在假日進去山裡幫忙,我們也會跟著一起回去阿公家。因為阿公這幾年身體不方便,爸爸退休後便負責所有的農務。
阿公家的菜園裡的作物從葉菜類到根莖類應有盡有,我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拔蘿蔔跟挖地瓜了,而且採完就能立刻拿回三合院烹調,新鮮的白蘿蔔煮的湯頭鮮甜,熱騰騰的炭烤地瓜滋味絕佳。爸爸還特別在院子裡砌了一個磚窯用來烤雞,將雞隻用鹽跟胡椒簡單調味再塞入蔥白,放到鐵桶裡悶燒,約一到兩小時金黃可口的烤雞便能上桌。阿公家旁的河中有溪哥、吳郭魚、鯽魚還有蝦子,酥脆的煎魚跟炸溪蝦令人欲罷不能。
阿公家的果園除了芭蕉、芭樂以外,種的最多的是柑橘類,像是文旦柚、葡萄柚、桶柑、椪柑、茂谷柑、柳丁等等。爸爸還加種了火龍果、芒果、柿子、甜檸檬,可說是一年四季都有自家種植的水果可以吃,不需要特別去外面買。我跟弟弟在今年寒假時,回去幫忙爸媽一起採收桶柑跟茂谷柑,採收下來後還要運回三合院,用選果機根據大小分級。我們四個人一天共採了490台斤的橘子,我一整天下來腰痠背痛,體會到阿公跟爸爸他們在果園工作有多辛苦,要懷抱感恩的心去享用每一份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