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故事
- 檢索條件:
-
認識與了解。
2020年暑假,我有幸到了屏東高樹鄉的善導書院(幸福食間)進行為期十四天的見習生活,讓我認識了溫暖的善導書院及幸福食間。
依創辦人陳文靜院長形容,善導書院與幸福食間的關係像母子一樣,緊密連結,先有了善導書院,才成立社會企業幸福食間。
善導書院最初的理念是,幾位單親媽媽們互相幫助,讓彼此有的照應,但是隨著院長媽媽發現當地有著弱勢家庭比例超過半數、家長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等問題後,為了提供當地孩子們一個更好的照護環境、教育環境,院長媽媽因此成立了善導書院,給予孩子們第二個家,她希望培育弱勢讓他們不再弱勢。
由於起初資金不足,經過多次搬遷才到了現今的書院地點,現在這裡有著舒適的教室環境、製作各種農產品的加工廠、豐富的教學資源。院長媽媽用心的對待每個孩子,而她最為重視的是品德教育,她說:「我要教導、培養你們成為有骨氣的人」,她教育孩子們要秉持著「手心向下」的精神,告訴孩子們不能手心向上、期待別人的幫助,而是開始手心向下,去創造無限可能及未來。透過在書院內的培育(農事培育:教孩子種菜,讓孩子了解要敬仰大地並與之學習、品格教育:每個孩子用餐前都要念感恩詞,感謝萬事萬物、生活教育:每個孩子都有負責的打掃工作)讓孩子們知道自己也是有能力的人,可以幫助人的人,並期盼他們長大以後可以回饋社會。
院長媽媽為了從根本解決問題(改善孩童家長的經濟情況)、為了連結在地資源,解決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問題,社會企業幸福食間於民國105年成立了。幸福食間負責從事商業活動,包括加工農產品、發展觀光旅遊等,他們將當地資源連結,解決當地農產品滯銷的問題,甚至提供輔導轉型的助緣。幸福食間是一間真正的社會企業,它成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而我認為它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它現在也正一步一步變得更好。
回顧這十四天的見習生活,我與夥伴在書院擔任機動組的角色,協助各種工作,包括擔任孩子們伴讀的哥哥姐姐(孩子們都很可愛,就是有些小孩調皮了點)、火龍果的分級挑選、農產品的銷售等等。而透過這些天的參與、多次與院長媽媽的訪談以及觀察後,我們逐漸理解書院的理念,親眼看見書院為這片土地的付出,發現如今眼前良好的環境是因為背後付出著超乎常人想像的努力。
展望
善導書院及幸福食間現在仍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協助地方經濟發展讓當地的環境變得更好,並逐漸將這份理念船接棒給下一代,而我希望可以有越來越多的人理解他們的理念,受到他們的影響後,把這份愛傳遞下去,讓這個世界有更多溫暖、可以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