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故事
- 檢索條件:
-
深碇地區生活母語知識建構與應用計畫-茶葉採錄(一)
- 作者:鄭福田文教基金會
- 時間:2021/08/15
- 地點:新北市石碇區
為了扭轉母語快速流失的情形,藉由母語詞條的建構,除了讓更多人知道過去深碇地區過去的產業脈絡,亦能保留過去珍貴的產業記憶與技藝,無形中也增加母語保存的效益。藉由採錄文字、圖片、音源記載下來,將可回復時代推演下的技藝傳統術語,映照先民的生活智慧。
2021/8/15,我們帶領學員實地至新北市石碇區的旺來製茶園,採錄製茶的器具、製程,了解許多製茶的行話與眉角。
挽茶
台語漢字: 挽茶
台羅拼音: bán tê
華語詞目: 採茶
詮釋:
(台語漢字)
製程1「挽茶(bán tê)」:石碇仔屬佇(tī)文山區,茶米以直仔為主,若挽(bán)春茶佇清明、穀雨之間,以採茶機剪茶,春天發穎(huat-ínn)進前茶樹先修剪整型,機器採收頂懸幼葉仔較袂含(kânn)老葉。挽茶較愛佇好天早起露水焦(ta)9點過才開始,茶葉水分少芳氣較足。立秋訪問海拔500m濕水仔巷茶園,倚晝的風猶原涼涼,環境舒爽。
註解:1.直仔/直仔茶:石碇仔對包種茶的講法。文山區以包種茶為主,包含坪林、新店、石碇、深坑、台北市文山區。這馬熱天有時嘛會採收夏仔茶做蜜香紅茶,雖然和包種茶仝款是長直型,石碇仔會號做紅茶,袂講做直仔茶。
(華語) 採茶:石碇屬於文山區,茶葉以包種茶為主,若採收春茶在清明、穀雨之間,以採茶機採茶,春天長芽前茶樹先修剪整型,機器採收長上端的新芽時較不易採到老葉。採茶宜晴天晨露散去9點後再開始,茶葉含水少香氣較足。立秋訪問海拔500m的濕水仔巷茶園,午時仍涼風拂面,環境舒適。
採錄對象: 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許麗荀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曝予軟
台語漢字: 曝予軟
台羅拼音: pha̍k hōo nńg
華語詞目: 日光萎凋、室內萎凋
詮釋:
(台語漢字)
製程2「曝予軟」:茶菜挽好集中,先佇日頭跤曝予(pha̍k hōo)行(kiânn)水到軟,就徙(suá)室內披佇笳籬(ka-lê)內面囥咧莫共振動,笳籬一層(tsàn)閣一層囥懸(khǹg kuân),等茶菜漸漸發酵變味吐芳氣,才反茶(píng tê)予茶菜行水平均、葉緣靠傷,空氣入葉肉,葉內酵素發酵(huat-kànn)產生化學變化。囥咧莫振動、反茶按呢一直替換幾若改大約10點鐘發酵15%,是製茶時間過程上長的一段。
註解:
1.曝予軟:差不多一點鐘,若日頭當炎,頂面會搝(khiú)網仔小遮一下。
2.茶菜:石碇仔講茶菜,學者講「茶青/茶菁」。
3.行水:有的所在講走水(tsáu tsuí)。
4.笳籬:有的所在講𥴊壺(kám-ôo)。
5.發酵:茶菜內面的酵素,佇行水曝軟的過程,佮空氣之間產生氧化、變化和芳氣。
6.反茶:有个所在講弄茶(lāng tê)。
(華語)萎凋:茶葉採好集中,先日光萎凋走水到軟,就移室內萎凋放淺圓竹筐內靜置,竹筐一層一層疊高高的,等茶葉漸漸變味吐香氣,就翻茶、醒茶促使走水均勻,葉緣碰傷讓空氣更易走入葉身,促葉內酵素發酵/氧化產生化學變化。靜置、翻茶一直輪替大約10小時發酵15%,是製茶過程時間最長的一段。
採錄對象: 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許麗荀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炒茶
台語漢字: 炒茶
台羅拼音: tshá tê
華語詞目: 殺菁
詮釋:
(台語漢字)
製程3「炒茶(tshá tê)」:用250到300度的懸溫炒予熟,通停止茶菜酵素活性,消除臭青味,予茶菜變閣較軟,愛用4~5分鐘。台灣以早用大鼎炒號做炒茶菜,溫度懸茶葉的芳氣會較厚。這馬(tsit-má)用炒茶機炒茶,定時、溫控攏方便,炒茶、反茶做一改完成,茶米的品質較穩定,炒到茶菜略略仔(lio̍h-lio̍h-á)焦就會使。
(華語)殺菁:使用250到300度的高溫炒熟,以停止茶菁發酵,消除青臭味,讓茶菁更柔軟,要4~5分鐘。台灣以前用大鍋炒稱炒菁,溫度高茶葉的香味會較濃。現在用殺菁機炒菁,定時、控溫都方便,炒茶、翻茶一起完成,茶葉的品質較穩定,炒到茶菁稍有乾燥感即可。
採錄對象: 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許麗荀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撋茶
台語漢字: 撋茶
台羅拼音: nuá tê
華語詞目: 揉捻
詮釋:
(台語漢字)
製程4「撋茶(nuá tê)」:撋茶主要是破壞茶菜,予內部的茶汁流出來表面,泡茶較好出味,撋傷重茶汁走(tsáu)去泡著無味,撋傷輕茶汁猶佇葉內底較僫(oh)出味;另外,撋茶會當予茶菜虯(khiû)起來。這馬用撋茶機撋茶,生產速度較緊嘛較穩定。文山區出品的包種茶,長直型自然彎,才號做直仔茶,無閣包布撋虯做半圓型虯仔茶。
(華語)
揉捻:揉捻主要是破壞茶菁,讓內部茶汁流及葉表,泡茶茶味易釋出,揉捻太重茶汁易離葉泡來無味,揉捻太輕茶汁在葉內較難泡出味,另外揉捻可讓茶葉呈捲曲狀。現在用揉捻機揉捻,生產速度較快品質較穩定。文山區出產的包種茶,條索狀自然微彎,才稱作條狀茶,未再包布團揉成半圓形茶。
採錄對象: 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許麗荀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烘焦
台語漢字: 烘焦
台羅拼音: hang-ta
華語詞目: 乾燥
詮釋:
(台語漢字)
製程5「烘焦(hang-ta)」:用80到100度懸溫,來回2~3改烘一點鐘久,予茶菜水分齊勻(tsiâu-ûn)焦,含(kâm)水量3~5%,烘焦的過程會破壞賰的酵素(kànn-sòo) ,予停止發酵,茶味固定落來較袂(bē)變質閣好保存、運送。這馬用燥(sò)機/kha̋n-sò-ki烘,烘好焦燥的茶就號做粗製茶。
(華語)
乾燥:使用80到100度高溫來回2~3次烘乾一小時長,讓茶葉水分均勻乾,含水量降到3~5%,烘乾的過程可以破壞殘留的酵素以停止發酵,茶味固定下來較不變質好保存、運送。現在用大型茶葉乾燥機,乾燥好的茶稱毛茶。
採錄對象: 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許麗荀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揀茶枝
台語漢字: 揀茶枝
台羅拼音: kíng tê-ki
華語詞目: 撿茶梗
詮釋:
(台語漢字)
製程6「揀茶枝(kíng tê-ki)」:高品質的茶抑是機器採收的茶會閣揀茶枝,將傷長的茶枝、老葉仔、雜質揀掉。揀茶枝的人工成本,和揀出來的茶枝嘛是消磨品,所以價數(kè-siàu)嘛會較懸。揀茶枝需要一寡時間,茶米會濕著,愛閣走一遍。較早,揀茶枝是婦人人(hū-jîn-lâng)趁錢的機會,會相招做伙做工課,這馬已經有咧用電腦揀茶枝。
(華語)
撿茶梗:高品質的茶或是機器採收的茶會再撿茶梗,將過長的茶梗、老葉、雜質挑掉。撿茶梗的人工成本,和挑出來的茶梗也是消耗品,所以價格會較高。撿茶梗需要一些時間,茶葉也會吸到水氣,所以要再焙火。以前,撿茶梗是婦人賺錢的機會,會相邀一起工作,現在已開始使用電腦撿茶梗。
採錄對象: 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許麗荀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閣走一遍
台語漢字: 閣走一遍
台羅拼音: koh tsáu--tsi̍t-piàn
華語詞目: 焙火
詮釋:
(台語漢字)
製程7「閣走一遍 (koh tsáu--tsi̍t-piàn)」:為著予粗製茶的水分焦予較齊勻(tsiâu-ûn),較好保存、增加茶米的芳氣,會用烘箱閣走一遍。80度燒勻勻仔(ûn-ûn-á)烘2點鐘。以早會用炭火寬寬仔(khuann-khuann-á)烘,照焙火的程度,茶米分做無焙茶的生茶、輕到中焙茶的半生熟、重焙火的熟茶。愈接近生茶愈清芳愈原味,愈接近熟茶味愈厚、較耐泡,直仔茶發酵輕、焙火嘛輕,是較清芳接近原味的茶,直仔茶到遮完成做茶的過程,大約愛24~36點鐘。
(華語)
焙火:為了讓毛茶的水分均勻焙乾,較好保存、增加茶葉風味,會用茶葉烘乾機再跑一次,80度溫慢慢焙火2小時。以早會用炭火緩緩的焙火,依焙火的程度,茶葉分為無焙茶/生茶、輕~中焙茶/半生熟、重焙火茶/熟茶。愈接近生茶愈清香愈原味,愈接近熟茶味愈醇厚、耐泡。包種茶發酵輕焙火輕,是較清香接近原味的茶。
採錄對象: 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許麗荀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茶焦
台語漢字: 茶焦
台羅拼音: tê-tann
華語詞目: 乾茶
詮釋:
(台語漢字)
茶焦(tê-tann):已經烘焦的茶,石碇仔共號做茶焦。烘焦有兩改,揀茶枝的前和後,攏是烘焦的製程,會講粗製茶的茶焦,閣走一遍的茶焦。製茶的工序足濟足幼,技術嘛真懸。烘焦做有好勢,閣配合抽空氣的包裝方式,後面的經銷期茶較好囥較袂走味變質。我愈了解茶農的專業佮辛苦,就愈珍惜台灣茶的好滋味。
(華語)
乾茶:已經烘乾的茶,石碇稱乾茶,烘乾有兩次,撿茶梗的前和後,都是烘乾的製程,會說毛茶的乾茶,焙火過的乾茶。製茶的工序非常多非常細,技術很高,烘乾做得好,再配合真空包裝,後面的經銷期茶比較好存放較不會走味變質。我愈了解茶農的專業和辛苦,就愈珍惜台灣茶的好滋味。
採錄對象: 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許麗荀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茶籗
台語漢字: 茶籗
台羅拼音: tê-khah
華語詞目: 茶籃
詮釋:
(台語漢字)
用竹篾仔編的竹籃仔,籃仔喙較細,籃仔身闊闊,挽茶的人共伊揹佇腰裡抑是尻脊後,貯挽落來的茶青。挽茶的人那挽那貯,茶籗若貯滇,就提去倒咧茶籠(tê-láng),了後才做伙共挽落來的茶菜提去室外爁日(nah-ji̍t/nah-li̍t)予茶菜收束變軟。
(華語)
用竹子編製而成的籃子,籃口小,籃身較寬闊,讓採茶的人背在身後或是腰際,盛裝採下來的茶葉。採茶人如果把茶籃裝滿後就會將茶葉倒到圓形竹簍,再將採下來的茶葉拿到室外進行發酵萎凋。
採錄對象: 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陳草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笳籬
台語漢字: 笳籬
台羅拼音: ka-lê
華語詞目: 大而淺的圓形竹筐
詮釋:
(台語漢字)
用竹篾仔編的圓形、闊、平又閣淺,用來貯物件的器具。
茶菜挽轉來,會鋪佇ka-lê(笳籬)頂面予茶菜行水,了後通好做炒茶的工課。
笳籬(ka-lê)佇南部、北部有無仝的名稱,南部的人講是𥴊壺(kám-ôo)。石碇仔的在地人共伊叫做笳籬(ka-lê)。做茶的人用笳籬(ka-lê)來曝茶菜。
(華語)
用竹子編製而成,圓又寬廣的竹筐,用來盛裝物品。茶青採回來後平鋪其上以萎凋茶青,然後進行後續製茶的工作。這種圓形淺竹筐,南北部有不同的稱呼。南部人稱𥴊壺(kám-ôo),在石碇,當地的人稱它為『笳籬/ka-lê』。製茶的人用它來讓茶葉發酵軟化。
採錄對象: 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陳草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茶毛
台語漢字: 茶毛
台羅拼音: tê-moo
華語詞目: 茶毛(茶葉上白色的部分)
詮釋:
(台語漢字)
焦燥了後的茶米,頂面彼沿白色的部分叫茶毛。膨風茶是一心兩葉,茶菜挽轉來,中央的茶心猶未開,茶炒好了後,幼心就會較虯較膨,炒好的茶米頂面看起來會白白,彼就是茶毛。通常青茶茶毛較少,膨風茶茶毛較濟,濾茶的時陣,有當時閣會去窒著,彼毋是垃圾(lah-sap)是茶毛。
(華語)
乾燥後的茶葉上面那一層白色的部分,稱為茶毛。東方美人茶是一心二葉,茶葉採摘回來後,中間的葉心尚未伸展開,當茶葉經過烘焙,嫩心的部分會較為膨脹並產生白白的現象,那個白色部分就是茶毛。通常清茶茶毛較少,東方美人茶較多,過濾茶水的時候,有時過濾的漏斗上面的洞會被茶毛塞住。
採錄對象: 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陳草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炒茶機
台語漢字: 炒茶機
台羅拼音: tshá-tê-ki
華語詞目: 殺菁機/炒菁機
詮釋:
(台語漢字)
鐵仔做的長管形器具,頂面有風門,用來調整溫度的懸低。透過踅圓箍仔形的方式轉踅(tńg-se̍h),用懸溫來予茶菜停止發酵,嘛予茶葉的含水量降低。茶菜佇室外佮室內曝(pha̍k)軟發酵了後,囥入去炒茶機內底,透過炒茶機的轉踅(tńg-se̍h),予茶菜停止發酵,嘛去除茶菜的臭青味,時間大概四到六分鐘。茶菜囥入去炒茶機的時間佮茶菜的軟度會影響著茶米的芳氣,是做茶上重要的部分。
(華語)
鐵製長條形的圓管,上面有個風門,茶葉放到裡面用來殺青及讓茶葉停止發酵。茶葉經過室內及室外的萎凋後,放進去殺菁機內,經過高溫的炒製,除了讓茶葉停止發酵,也去除茶葉本身的草味。茶葉放到殺青機內的時間很重要,它會影響茶葉的柔軟度及發酵程度,並會影響茶葉製成後的風味,是製茶過程中很重要的環節。
採錄對象: 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陳草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撋茶機
台語漢字: 撋茶機
台羅拼音: nuá-tê-ki
華語詞目: 揉捻機
詮釋:
(台語漢字)
撋茶機下面有一个圓盤,共茶菜囥佇頂面,透過頂面彼个半球形的機械(ki-hāi),共茶汁撋出來。
撋茶機用踅圓箍仔形的力予囥佇下面的茶菜相磨(sio-buâ
),通共茶汁撋出來。除了增加茶的芳氣嘛予茶葉變做小可彎彎的長條形。 早期做茶攏是全手工咧做的,愛跤手齊(tsiâu)用落去撋茶,了後是用柴做的半人工望月式的撋茶機,這馬用的撋茶機是鐵仔做的。
(華語)
揉捻機底部是個圓盤,將茶葉放置其上,透過上方半球形鐵製帽狀物,來揉捻茶葉。炒茶機用繞圓的方式讓茶葉互相摩擦,並將葉子內的汁液揉捻出來,除了增加茶葉的香氣外,也讓茶葉成為捲曲的長條狀。早期都是手工製茶,需要手腳並用,後來有了木頭做的望月式揉捻機,演變到現在的鐵製機械式揉捻機。
採錄對象: 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陳草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燥機/烘茶機
台語漢字: 燥機/烘茶機
台羅拼音: sò-ki/ hang-tê-ki
華語詞目: 乾燥機
詮釋:
(台語漢字)
嘛叫做kha̋n-sò機 (kha̋n-sò-ki),共撋好的茶菜送入去有khong-bé-á的機器內底烘,機器內面有一層一層,總共有六層,按呢來回烘兩、三擺了後,茶米就完成矣。
用懸溫來共茶葉烘焦,阻止茶葉閣再發酵,予茶的品質提升。
烘茶的時陣愛來回兩、三擺,一擺大概愛一點鐘,欲有好的茶米,做茶的過程中,定定一工二四點鐘攏無通歇睏。
(華語)
揉捻好的的茶葉放進去類似輸送帶傳送的機器內烘烤,經過一層一層的輸送烘烤,茶葉就完成了。
利用高溫使茶葉上的水分蒸發,阻止茶葉發酵,提高茶葉之品質,茶葉需要經過至少兩次至三次的來回烘烤,一次大概要一個小時,為了要有好的成品,製茶的過程中常常是一天24小時都無法休息。
採錄對象: 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陳草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直仔
台語漢字: 直仔
台羅拼音: ti̍t-á
華語詞目: 條狀茶葉
詮釋:
(台語漢字)
直仔的茶米外形是長條形(tn̂g-liâu-hîng)的。
茶菜挽落來了後,佇日頭跤曝予軟才徙到室內,過炒了後就到撋(nuá)的程序。「撋茶機」會共茶菜撋做長條仔形的,就是直仔,若閣繼續撋落去,外形會變做是半虯仔(puànn-khiû-á)就號做虯仔,毋過有一寡茶會繼續維持伊直仔的外形。
清茶(tshinn-tê/tshing-tê)、紅茶、膨風茶的茶米是長條形的直仔。和虯仔比,直仔較蓬鬆,收存的時較占所在。
(華語)
條狀茶葉的外形呈長條狀。茶葉摘下經室外及室內萎凋後,並完成炒菁程序,再進到揉捻的步驟。在揉捻機揉捻之後的茶葉會變成條狀的,此時的茶葉就是「直仔ti̍t-á」,有些茶種會繼續揉捻,使之成為半球狀或球狀,但也有部分茶種會維持條狀的外形。清茶(包種茶)、紅茶、東方美人茶的茶葉為條形的「直仔」。和球形茶葉相比,條狀茶葉比較蓬鬆,收存時較占空間。
採錄對象: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鍾育紋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虯仔
台語漢字: 虯仔
台羅拼音: khiû-á
華語詞目: 球狀茶葉
詮釋:
(台語漢字)
虯仔的茶米外形是圓圓、虯做一丸的。
茶菜挽落來了後,佇日頭跤曝予軟了,會徙到室內,過炒了後就到撋(nuá)的程序。「撋茶機」會共茶菜撋做長條仔形的,就是直仔。有个茶會閣繼續撋落去,外形會變做是半虯仔(puànn-khiû-á),就是虯仔。虯仔較袂蓬鬆,較好收囥。烏龍茶攏是虯仔較濟。
撋做虯仔的茶米,體積(thé-tsik)較細,比較較好保存。烏龍茶的外形大部份是虯仔。
(華語)
球狀茶葉的形狀是圓的、捲曲成球形。茶葉摘下經室外及室內萎凋後,並完成炒菁程序,再進到揉捻的步驟。在揉捻機揉捻之後的茶葉會變成條狀的,此時的茶葉就是「直仔ti̍t-á」,有些茶種會繼續揉捻,使之成為半球狀或球狀。製成球狀的茶葉體積較小,便於保存。烏龍茶的外形多為球狀。
採錄對象: 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鍾育紋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春仔/春仔茶
台語漢字: 春仔/春仔茶
台羅拼音: tshun-á/tshun-á-tê
華語詞目: 春茶
詮釋:
(台語漢字)
清明過到立夏進前 (大約佇四月至五月初)挽的茶,號做春仔。
北部文山茶區(臺北市、新北市)的春仔芳氣較足,適合提來做溫和、清芳的清茶(tshinn-tê/tshing-tê),清茶就是一般人所講的包種茶。
清茶是輕發酵的茶,茶味甘甜,芳氣十足。一般來講,文山茶區的春仔和冬仔提來做清茶較濟,夏仔茶做紅茶和膨風茶的品質較好。
註:頭家娘講,清茶這个詞老沿的是讀做tshinn-tê,毋過較會予人誤會做啉了會礙胃的『生茶』,所以較少年輩有的會共清茶改讀做tshing-tê,取伊茶味清芳的意思。
(華語)
清明過後到立夏前這段時間(約莫在四月至五月初)所採摘的茶,稱為春茶。北部文山茶區的春茶香氣較明顯,適合做成溫和、清香的清茶,清茶即一般人稱呼的包種茶。清茶為輕發酵的茶,茶味甘甜、香氣明顯。一般而言,文山茶區的春茶和冬茶多做成清茶,夏茶則是製成蜜香紅茶及東方美人茶的品質較佳。
備註:老闆娘說,清茶一詞老一輩的是讀做tshinn-tê,但易被誤以為是喝了會胃部不適的生茶,故有些比較年輕的人會將其改稱為tshing-tê,取其茶味清香之意。
採錄對象: 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鍾育紋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夏仔茶
台語漢字: 夏仔茶
台羅拼音: hē-á-tê
華語詞目: 夏茶
詮釋:
(台語漢字)
新曆五月初到八月挽的茶,叫做夏仔茶。
熱天溫度較懸,有日的時間嘛長,茶的生長速度較緊,大概40外工就會當挽,熱天的茶菜提來做重(tiōng)芳氣、輕發酵的清茶(tshinn-tê)較無合,毋過真適合來做重發酵(tāng-huat-kànn)的茶,親像紅茶和膨風茶。
熱天嘛拄好是蝝仔較厚的季節,蝝仔食過的茶菜會當做膨風茶和紅茶,有特殊的芳氣。
(華語)
新曆五月初至八月摘的茶,名為夏茶。夏天氣溫高,日照時間長,茶的生長速度快,約莫40多天便可採摘,夏天不適合做成重香氣、輕發酵的清茶,但適合做成重發酵的茶,像是蜜香紅茶和東方美人茶。夏天也恰巧是小葉綠蟬較多的時期,小葉綠蟬吃過的茶菁來做東方美人茶和蜜香紅茶,增添了茶的特殊香氣。
採錄對象: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鍾育紋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茶股
台語漢字: 茶股
台羅拼音: tê-kóo
華語詞目: 田路
詮釋:
(台語漢字)
茶園裡會有真濟逝(tsuā)茶仔欉,一逝一逝的茶仔欉中間會留通行路的塗路,這就是茶股。
茶園一年當中挽茶的時間有一定的安排,普通時仔,茶股會當崁(khàm)塗豆殼等等,予塗保持溼度嘛較袂發草,若準閬(làng)較久無欲挽茶,茶股嘛會當種其他的作物。
茶農表示寒人歇久無欲採茶的時,會充分利用茶股來種菜,比論講著時的芥菜、菜頭等等,予茶園的土地發揮閣較大的功效。
(華語)
茶園中會種很多排的茶樹,一排一排的茶樹間會留好走路的通道,即田路。在一年之間,茶園採茶的時間有一定的安排,平時,田路會覆蓋花生殼等物質,使土壤保溼並不易長草,若有較長時間不採茶,田路也可另種他種作物。茶農表示冬季會有比較長的時間不採茶,這時便會利用田中走道來種菜,像是合時節的芥菜、白蘿蔔等,使茶園的土地利用發揮更大的功效。
採錄對象: 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 鍾育紋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
茶海
台語漢字: 茶海
台羅拼音: tê-hái
華語詞目: 茶海、茶盅、公道杯
詮釋:
(台語漢字)
用來貯(té)已經泡好的茶米茶的器具。
茶米茶泡好了後,若閣浸佇泡茶的茶鈷(tê-kóo)裡會泡了過頭去,愛斟(thîn)出來佇杯仔抑是斟入去茶海裡囥(khǹg)。
泡茶的過程有袂少幼路的部份愛斟酌(tsim-tsiok),才會有清芳潤喉的茶通啉(lim)。
(華語)
用來存放已完成茶湯的容器。茶泡好之後,若持續置放於茶壺中會過度浸泡,要倒出來杯子裡或置放至茶海裡。沖泡茶葉有不少細節須講究,才會有清香潤喉的茶可喝。
採錄對象:石碇-旺來製茶園
採錄與彙整:鍾育紋
總審定: 劉承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