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故事
- 檢索條件:
-
宋江
首先說起宋江,歷史上的確有這號人物,根據《宋史》上記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今山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東都事略》提到官員侯蒙曾向皇帝上書建議「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
照以上這二段記載來看,宋江生於北宋擁有不少田產的有錢人家,飽讀詩書而且也學過一些槍棒功夫,他有「才」,然而是霸才,是北宋宣和年間民變的首領,連軍官也怕怕,沒料到經過作家的附會傳抄,在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水滸傳』,他竟被塑造成為梁山泊中的龍頭老大,帶領著一百零八條好漢行俠仗義,為天罡地煞排名第一位的天魁星,綽號「及時雨」,為人重情重義,名揚江湖,深受各地草莽的敬仰。
宋江陣起源~1
關於宋江陣的傳說有幾個版本,以下列出其中三個版本。
有一說法是宋江陣起源於宋代,由一般的平民百姓裝扮成將軍、皂隸(舊時衙門裡的差役)、牙官(副武官或泛指下屬小官)或其他不同身份的官兵,各提著刀槍、棍棒等兵器,配合當時的戲曲表演。它的目的主要在於演習武藝,以鍛練身體;另一方面也是一種休閒活動,自娛娛人。
說法二,宋江陣即民間自衛組織。根據成大歷史系石萬壽教授的考據,宋江陣是漢人在三國以來的民間自衛組織,與軍隊十分相似,在北宋時,水滸傳中有一赫赫有名的人物--宋江,他聚集一百零八條好漢,組織成民間武力團體於梁山來對抗官兵。這個水滸傳裡的俠盜宋江,一直深深影響中國民間對革命義士的尊崇與景仰。而民間藉由標榜替天行道、忠孝兩全的宋江故事,來發洩民怨,並希望草莽英雄出來打倒特權,鋤奸救國。相傳他為了操練一百零八條好漢,設計了一種以陣式為主,個人為輔的武藝,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組成的陣式,以便攻城,而後人便將類似這種有組織的民間自衛團體通稱為宋江陣。
說法三,宋江陣來自中國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是少林拳武人模仿「宋江戲」蛻變而成,於明末清初隨著鄭成功的部隊傳到臺灣來。當時來臺的軍士於臺灣南部地區屯墾,農閒時練拳健身,神誕賽會時出陣護神、驅邪保安,進而團結村民抵禦外侮,所以宋江陣在南部地區就這樣傳衍開來。
宋江陣起源~2
不管宋江陣是武術招式還是休閒活動,在昔日的台灣的確曾發揮保鄉衛民的功能。在清朝時期,先民渡海來臺墾居,防禦能力薄弱,除了與原住民時有衝突外,在清末,漢人彼此之間也常因土地或水源的爭奪而動干戈。還有,當時臺灣島內盜匪橫行,官府卻無力控制局面,搞得人心惶惶,各庄頭只好自立自強,組織自衛隊來保護自己和聚落,是當時地方上非常重要的社會組織。自衛隊多以宋江陣做為操練的一種方式,它有一定的招式和陣法,常練可強身,地方上遇有亂事,則可以發揮守衛的功能。
日治時期,日本人對台灣實施高壓統治政策,禁止一切宗教活動,宋江陣曾被迫沈寂一段時間。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後實施戒嚴,不允許地方武力的存在,宋江陣的發展空間同樣受到限制,後來因為現代武器的進步,持刀耍棍的宋江陣勇士們,當然敵不過日新月異的洋槍洋炮,宋江陣失去守衛的功能,通常附著於寺廟,轉而成為宗教活動中用來酬神娛人的武術表演性陣頭。現在台灣有宋江陣的廟宇,通常會有「宋江館」,多設於廟的側殿或在鄰近地區獨立設館,一來可以存放宋江陣所有的兵器,二來做為「宋江爺」的專壇或專廟。
宋江館主祀的神尊是宋江爺—田都元帥雷海青,亦稱雷公帥、相公爺、相江爺,是唐代一位忠烈的樂官,主管戲劇,多被北管「西皮派」奉為守護神。因「宋江」與「相公」(相江)之名相近,因此成為宋江陣的守護神,民間通常只有立神位,不塑「宋江爺」神像,再祀以專護衛宋江的黑旋風李逵之雙斧,以象徵「宋江爺在此」。
現在的宋江陣雖然因為時代的變遷,已經不再具有保鄉衛里的任務,它卻仍然是強健體魄的好方法,以及廟會慶典中最常見、最壯觀的陣頭。宋江陣雖發源於中國大陸,但早已佚失,目前高雄內門的宋江陣有在指導廈門宋江陣,使中國大陸的宋江陣得以重現。而台灣保留了大量且完整的陣式,是相當重要的民俗文化之一,只是宋江陣的練習需要人力和財力,最好是讓它變成一專門行業,才能夠永續經營。
宋江陣陣型
傳統的宋江陣陣型,相傳源自小說《水滸傳》裡的人物「宋江」所使用的攻城武陣,流傳迄今的宋江陣兵器,大部分是仿效《水滸傳》裡角色所持的兵器;陣容人數不拘、男女皆可,通常以三十六人或七十二人為主,相傳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古代道教天上星宿神名)的化身,也有超過百人的陣型。
隨著時代的演進,傳統的宋江陣陣型融入金獅、白鶴等瑞獸,演變出「金獅陣」及「白鶴陣」,三者合稱為「宋江三陣」,是迎神賽會時護駕神明的陣頭。
宋江陣陣型走位的陣法,以「太極圖」為基礎,演化出「十八套」,包括:龍吐耳、開四城門、走蛇泅、跳中尊、開斧、蛇脫殼、田螺陣、雙套、連環套、蜈蚣陣、排城、破城、跳城、交五花、四梅花、八卦陣、黃蜂結巢、黃蜂出巢,其中最具威力的是「八卦陣」。
西甲宋江陣
以前漚汪西甲聚落屬於農業地區,做農的人只能看天吃飯,農事繁雜,聚落的居民組織宋江陣,利用農閒來練習,除了可強健體魄外,更重要的是為了抵禦外侮、保護庄頭,這是西甲組織宋江陣的最初用意。漚汪西甲的宋江陣到底甚麼時候開始有的?已經無從考察,比較確定的,西甲現在的清湄宮這一塊土地原先是一間草寮,大家都稱之為「宋江寮仔」,草寮相當簡陋,連大門都沒有,草寮內有一供桌,上面擺放一香爐和營旗,當時並無供奉宋江爺或其他的神尊。
「宋江寮仔」後來重建,所用的建材升級,規模也較大,庄民稱之為「宋江館」,不過在那個經濟不富足的時代,改建的房子還是蓋得相當簡陋,只有九尺四方,屋頂用茅草鋪蓋,牆壁用石灰、竹片、稻草、粗糠和泥土等材料塗壁而成,此時並把西甲人信仰的清水祖師公和天上聖母二媽供奉在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庄民決定擴大規模,以歷年來積存的丁錢,購買緊鄰廟後面林石添先生的土地,興建一間約十五坪的磚造平房,鋪設水泥廣場,並以奉祀主神「清」水祖師和「湄」洲媽祖的第一個字,易名為「清湄宮」,並於廟的側殿奉祀宋江爺,以及存放宋江陣所有的兵器。現在的清湄宮是民國八○年代再度重建的,是一座三層樓高的巨大建築,是西甲人的信仰中心,廟前的廣場是宋江陣操練的場所也是庄民祭拜、曬穀、集會、以及小孩玩耍的場所。
西甲宋江陣一二事
近代西甲的宋江陣比較傾向於廟會慶典中表演的武術陣頭,通常都是因為清湄宮裡有盛事,或鄰近的漚汪大殿--文衡殿或者交陪廟有盛事,就出陣頭來逗熱鬧。還有,清湄宮要到北港朝天宮去進香,宋江陣都會跟著去。前任廟祝林木通先生(民國25年生)說,在他小時候的西甲連腳踏車都沒有,每年到北港朝天宮進香,是用走路的,大家都得摸著黑大半夜就從西甲出發,北上往學甲必經將軍溪,當時還沒有橋,得涉水或坐竹筏過河。到他參加第三陣時情況好些,宋江陣的隊員都是坐在沒有頂棚的大貨車上,好特別的生命經驗啊!不過仔細想想,有點危險呢。
組宋江陣
前文提到漚汪西甲「宋江寮仔」和宋江陣開始存在的年代無可考,近代的西甲前後有四任的宋江陣,他們被稱為第一陣、第二陣、第三陣、和第四陣,每一陣的隊員約三、四十人,都是由庄頭的長輩遴選出來的優秀庄民,因此被選上的人都會有榮譽感。
為何會有四任?前面提及現在宋江陣的維持大不易,西甲組織一隊的宋江陣,要操練要演出,都相當耗時間和體力,又是無給職,時間久了自然有隊員會因各種因素退轉,離隊者多了,陣頭就只好暫停運作,等到下一個時機來臨,重新募集隊員。民國一○○年(2011年)文衡殿建醮,這是漚汪地方的大事,西甲的宋江陣當然一定要去逗熱鬧,由第四陣上場,結果發現今非昔比、困難重重,第一,人員招募困難。當時西甲年輕的庄民陸續外出打拼,募集成員有困難,只好邀請鄰近地區的年輕人來參加,不住同庄向心力是不一樣的。第二,練習時間不好喬。好不容易湊足人數,但每個隊員上下班時間不一樣,很難找出共同時間來團練。基於以上二個主要問題,西甲宋江陣就在這次的文衡殿建醮出陣頭後畫下休止符。
問起多位地方長輩宋江陣何時重出江湖?每個人均搖搖頭,「難哦!難哦!」現任理事林武男先生(民國31年生)說,組宋江陣是需要人力、財力和時間的,練宋江陣也很辛苦的,受到工業社會的影響,西甲地區的青年選擇外出就業,聚落年輕人少,很難組成一個陣了。現在西甲即使想重新組織宋江陣也很困難了,因為得請師傅來教,還要準備涼水和點心等等,這些都要花很多錢。如果真的想要讓這項民俗文化繼續傳承下去,最好讓它成為一個行業,現代的宋江陣得有固定薪水才會有人來練,可是一個陣頭至少三十六人,每個月要支付這些人的薪水需要很龐大的資金,陣頭是很燒錢的,已經沒有甚麼人會願意拿錢出來組織陣頭了,宋江陣逐漸式微,淪為表演性質,實屬可惜。目前有陣頭的廟通常都由廟的基金來支應,而這基金都得靠善男信女捐獻。
老大
林木通先生是西甲宋江陣第三陣的隊員,他是在十八歲時加入此陣頭,趕緊來聽聽他怎麼說。清湄宮的廟地原先是宋江館,當然就代表西甲有宋江陣囉。文衡殿總幹事戴建峰先生提到,在全盛時期,西甲的一個庄頭還曾有二個宋江陣。早期的西甲人多半務農,沒有其他工作可找,農閒時就聚集起來練宋江陣,兼鍛鍊身體。那時候的人好管理,只要長輩或老大要晚輩出來練宋江陣,晚輩一句話也不多說,就來練了。老大是誰呢?可不是指幫派的老大哦,西甲人把他們的聚落分為十個區塊,每一區塊即一柱,共有十柱,按照神明的名字去取,有太子東柱、天公柱、下娘娘柱、媽祖柱、佛祖中柱、頂娘娘柱、佛祖東柱、佛祖西柱、太子西柱、和福德柱等,每柱有一個老大,都是由庄裡德高望重者擔任,很多事都是老大說了就算,很有威信!目前老大已改名稱為委員,但是有人還是改不了口,尊老敬賢在這個聚落還是很重要的生命價值。
沒好好練宋江陣,長輩或老大可是會毫不客氣地大聲罵,晚輩被罵則連一句話不敢吭。老大說話算話,庄裡的人也很聽老大的話,聽說早期選舉,老大指定票要投哪一位候選人,大概沒有人會跑票,時代不同現在可不行了。不過當老大可不簡單,基本上要錢多、五穀雜糧多,要有能力顧好晚輩的家,生活困苦的晚輩說:「你要我去練宋江陣,我家裡還有妻小需要我養,我不工作賺錢怎麼行?」這時老大就開口了:「沒關係,你就好好去練宋江陣,我家的倉庫有米、有番薯,你去搬回家吃。」好豪氣!
宋江陣練習
宋江陣好強哦,給一百個讚!一場演出下來可能要一、二個小時,相當耗費體力,尤其是當一招半式使出來時,便知道這陣頭優不優秀了,陣頭互尬,拚的是甚麼?林木通先生說:陣頭真正拚的其實是面子,絕對不可以沒面子。
不可沒面子,所以西甲的宋江陣只要知道要出陣頭表演了,都不敢等閒視之,通常在二或三個月前,宋江陣隊員幾乎每天都會聚集在宋江寮仔前的廣場積極操練,以確保當天的表演是完美的。林木通先生說,操練都是從晚上七點開始練到九點,每天都要練,他還說第一陣和第二陣的更辛苦,有時一天練好幾個小時。即便只是操練,也視同正式表演,須嚴肅且慎重,必須把操練場地圍出一個範圍,老大們須在場外控管秩序,以免不相干的人誤闖而冒犯了宋江爺。
操練總會耗費大量體力,操練完後會有志工準備的茶和點心,還有一樣哦,猜一猜,原來是吃「操力傷藥粉」,類似鐵牛運功散,聽說吃了以後比較不會傷筋骨,體力也比較好。
出陣頭
宋江陣的演出絕對不是表演或看熱鬧,它是相當嚴肅且慎重的,演出前須先集合所有的兵器以鞭炮圍繞炸,此儀式稱「發彩」,隨後擂鼓,在鼓聲中隊員齊聲高呼並取回兵器,隊員手持各式兵器排成二列,由掌頭旗者領隊排成圓圈向宋江爺行禮,之後做各種陣式表演,如:七星陣、八卦陣、蜈蚣陣、黃蜂結巢、五花陣、排城、攻城等等,並搭配單人或雙人以不同武器對打,最後全體隊員以舉兵器歡呼收場。在鑼、鼓、鈸的樂聲中,表演者舞動手中兵器相互過招,搭配變化無窮的陣式,每每吸引民眾駐足觀看、大聲喝采。
宋江陣中責任最重大的是掌頭旗者,是領導指揮的中心,不但要引領全隊,還要帶動全隊的士氣,進攻時,掌頭旗者在全隊的正中心,被包圍時,頭旗絕不可以被拿走。清湄宮到北港進香時,早期是用走路的,一趟下來就是好幾個小時,掌頭旗者走在前頭,全程得不斷揮舞著旗子,不像其他隊員只要手握兵器就好,是最累人的,所以宋江陣師傅都會挑選身體健壯的人來擔任,清湄宮第一陣的掌頭旗者是林碧先生,第二陣是林仕霖先生,現在他們二人已作古,不過提到他們,大家還是很佩服。第三和第四陣呢?前二陣的隊員都是務農的,體力比較好,尤其是要出陣頭前二或三個月,他們都會密集練習,下午和晚上各一次。後二陣的隊員多半是「吃人頭路」的,僅能在晚上操演,相較之下,體力沒那麼好,大都是二或三人輪流掌頭旗。
西甲的宋江陣曾經很有名氣,連法國的電視台都來訪問過,希望有朝一日它能再度組隊,再現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