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故事
- 檢索條件:
-
玉水圳人工溼地資源盤查
- 作者:文儷珺
- 時間:2022/08/09
- 地點:花蓮縣玉里鎮
內容:
摘 要
第一節 研究緣起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限制
第四節 主題闡述
一、玉水圳人工溼地
二、啟模里水環境巡守志工隊
三、玉里觀光
第五節 總結 …………………………………20
摘要
玉水圳是玉里鎮的美麗小秘境,亦稱為玉里版嘉明湖,也是台灣東部第一大溪-秀姑巒溪水源頭,又屬於啟模里範圍所以又可稱「啟模濕地公園」。位於秀姑巒溪玉里堤防西側堤尾與卓溪南側堤坊尾端匯流處,面積約 4.95 公頃,是花蓮縣面積最大的人工生態濕地。一般自然濕地以豐富物種,提供昆蟲、鳥類自然棲息地為主要功能,人工濕地是藉由生態分解的方式處理污水為導向,因此濕地可有效削減玉水圳排入秀姑巒溪的水中污染量,提供生物多樣棲息環境,亦能進行生態溼地解說展示、教育推廣、環境美化等多重附加功能。
二十年幾年前,玉水圳濕地本是玉里鎮的垃圾掩埋場,後來垃圾場遷移後,停用了近四年開始進行植生綠化,直至2003年連線環保局在這裡處理玉里鎮廢水並進行水質監測,經過整治後,漸漸成為一處人工溼地,2007年設置玉水圳人工溼地,並於2015年成立啟模里水環境巡守志工隊與玉里鎮公所攜手合作共同維護玉水圳人工溼地。
玉里鎮內除了有玉里麵、臭豆腐我們還能有什麼?我們玉里鎮有豐富的自然奇景,待我們玉里在地人發現玉里鎮的美好?
玉里鎮每年 8 月至 10 月的金針花季,總是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拜訪赤柯山的金針花海、玉富自行車道上的歐亞板塊交界、玉里麵臭豆腐外,是否也能讓外地的遊客探訪我們的-「玉水圳濕地」呢?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舉辦「110 年度優良水環境巡守隊」績效考評,花蓮隊伍再傳捷報,創下三連霸佳績。花蓮縣的啟模里水環境巡守志工隊勇奪全國特優級水環 境巡守隊殊榮!由宋榮華隊長領軍,帶領 29 位志工一同營造玉水圳人工溼地環境及推動溼地環境教育,也同時守護台灣東部第一大溪-秀姑巒溪水源頭。
第一節-第三節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11 年起由臺灣原住民洄瀾協會副理事長林木盛號召族人們一起加入濕地的陣容,擬集結各地社區部落專業人士的力量,大家一起帶著在地學子們一起找出玉水圳濕地與瑟冷部落的特色,除了讓孩子們認識家鄉文化外,也讓玉水圳溼地被更多人看見。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希望藉由這次資源盤查可以使在地人深刻了解玉水圳人工溼地之文化並將其扎根,未來成為玉里鎮亮點之一。
第三節、 研究限制
由於過去文獻、網路資料不足,因而採用網路資料搜尋外加訪談法針對巡守隊志工和過去曾參與玉水圳溼地工程相關人員進行溼地資源盤查。
第四節、 主題闡述
第四節、主題闡述
(一) 基本資料
a. 地理位置:玉水圳人工溼地設置於秀姑巒溪玉里堤防西側堤尾與卓溪南側堤尾匯流處。
b. 溼地GPS座標:23°20'38.6"N 121°19'44.4"E
c. 濕地面積:約4.95公頃
d. 污水來源:以玉水圳及環保公園東側大排污水為處理對象
第四節、主題闡述
(二)、濕地介紹
擁有美麗寧靜的生態景觀的玉里溼地,吸引攝影玩家及喜愛大自然景觀的遊客前來。玉里溼地屬於啟模里範圍,所以又稱「啟模溼地公園」。溼地公園原是環保局為處理玉里鎮廢水而營造的溼地,腹地面積約4.9公頃,由啟模里社區發展協會管理。
早期玉里溼地雜草叢生,經過志工、專家的整地處理後,玉里溼地煥然一新,成為學校及社區生態導覽的戶外學堂,也是花蓮生態教育的珍貴場域。
第四節、主題闡述
花蓮縣環境保護局公開資訊
濕地介紹-a.濕地大事記
2003年環保局對玉水圳及東側大牌進行水質監測
2007年設置玉水圳人工濕地
2015年啟模里環境巡守志工隊成立與玉里鎮公所攜手合作供同維護玉水圳人工濕地
2016年鄰近牛糞入侵濕地破壞環境在巡守隊的努力下成功勸導飼主多加留意
2016年莫蘭蒂颱風對環境造成衝擊濕地發揮功能成為洪流的緩衝空間
2016年參加環境巡守隊評選活動榮獲優良級水環境巡守獎項
2018年邀請專業講師帶領巡守隊與當地學童共同進行生態調查
2019年白鷺颱風帶來大量雨水濕地發揮洪功能
2020年移植吉安溪矮仙進一步綠化玉水圳環境同時作為綠籬減少沙灘車的進入
2020年結合玉里鎮公所設置攔汙案達到源頭截污並改善濕地水環境
2020年推廣生態浮島再創人工濕地的可能性
第四節、主題闡述
濕地介紹-b.濕地生態地圖
96.12.19花蓮環保局設置玉水圳濕地全區導覽圖
本人工濕地利用生態工法來達到淨化水質與與汙水處理之目的,同時建構多元生態的棲地,增進秀姑巒溪生物多樣性。
生態種類有:環頸雉,烏烏頭,翁黃頭,鷹夜鶯,綠繡眼,中華鱉,大捲尾,紅鳩棕,沙燕,黑眶蟾蜍,水芙蓉毛希番茄,粉綠狐尾藻,黃金風鈴木等...
花蓮林管處玉里工作站工作人員表示有出現水雉,濕地距離請專家進行濕地生態調查已經約15年,建議可再進行一次生態調查,相信經過多年的努力維護生物多樣性更豐富.
第四節、主題闡述
第四節、主題闡述
第四節、主題闡述
第四節、主題闡述
第四節、主題闡述
第四節、主題闡述
(三)、各方眼中的濕地(訪談法)
a. 環保局眼中的濕地
濕地的功用其實被訂為河川滯洪帶、緩衝區,原管理單位為經濟部第九河川局。濕地的後方為玉水圳,是玉里鎮的民生及農業廢汙水來源。民國96年,環保署推動河川源頭減污,因此計畫建造人工濕地,希望能藉由濕地的生態淨化這一帶的水源。另一方面,目前濕地停車場的位置為鎮公所用地,從前曾為垃圾掩埋場,後因公部門另在他處興建垃圾焚化爐,此處的垃圾便被搬移走,留下的這塊用地也於民國92年封閉復育。恰巧原垃圾掩埋場位置位於規劃濕地內,於是環保局便計畫讓濕地生物淨化池及植栽來淨化土地,簡言之:這塊人工濕地的作用便在於將汙水透過植栽的淨化,汲取養分後再放流出去。民國96年,玉水圳人工濕地建成;同時,垃圾掩埋場原址改建為停車場,滿足民眾來濕地觀光或運動的停車需求。
民國103年,卓溪當時有通道到對岸,牛隻透過這條道路入侵濕地破壞植栽,生態池也因為欠缺妥善照顧而長滿水芙蓉和布袋蓮。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垃圾甚至是大型家具被亂丟在水道區。推測可能因為這裡的前身是垃圾場加上缺乏妥善管理,在地居民年紀比較長不知道改造的計畫,所以還是將垃圾載來這裡,但這些問題都在裝了一支監視器後解決了。
民國105年,莫蘭蒂颱風導致玉水圳四個閘門淤泥堵塞,進而損害濕地及魚塭。颱風帶來的大水從卓溪往濕地尾端淹,因水量太大造成出流口損壞。事後環保署也撥了一筆經費將本來的入流口改為溢流口。
針對濕地設定的目標約以10年作為一個階段,第一階段淨化水質的目標已大致達成,污水來源有明顯改善,濃度也持續降低。除了環保局的政策外,因後來玉里鎮人口減低,生活污水也相對減少,再加上透過植栽淨化、沉降污泥,讓植栽慢慢吸取廢污水之養分,水質更乾淨了,秀姑巒溪的負荷也因此減低。
第二個長期目標為持續維護周邊環境,希望該地可作為環境教育的場所,但仍有許多環境限制,例如因現行法規而使濕地無法建造廁所等,因此該部分仍在努力。而為了使該地環境更加友善宜人,環保局在濕地種植食草及蜜源植栽,吸引蝴蝶等昆蟲產卵、停留,再加上乾淨的水質,愈來愈多生物在這棲息,豐富生態多元性。另外,因濕地位於滯洪區,亦即行水區,依水利管理辦法規定不能有阻擋物,否則遇豪大雨將造成阻塞,且若造成災害,還會有國賠等問題。因此把閘門去除,也沒有做欄杆,以植栽代替圍籬,未來也計畫建造矮仙丹圍籬,以避免安全疑慮.
第四節、主題闡述
(三)、各方眼中的濕地(訪談法)
b. 「在地居民」眼中的溼地
受訪的文伯伯提到,玉水圳濕地的水在六年前還很清澈,但後來因為廢水的排放而被污染,猜測也許是廢水排放沒有規劃好的緣故所導致。另外,濕地目前的外來種危害生態問題來自民眾棄養寵物,因此也希望大家不要隨意棄養寵物,造成濕地的破壞。
除此之外,他覺得玉水圳濕地沒有新意。耗費許多時間整修,卻在入口放置消波塊、腳踏車,甚至封閉濕地路線禁止進入。對這片濕地的態度既期待又怕被傷害,希望有人看到又不希望太多人進來。害怕一旦開放,花費諸多心力整理好的濕地會被破壞。另外因為玉里居民的職業常常會需要依賴政府分發一些工作和公資源過活,像是除草或撿垃圾等等,變成政府出錢整頓濕地,卻成為人們過活的工作金費,整體計畫自然就較為零散。
第四節、主題闡述
(三)、各方眼中的濕地(訪談法)
c. 「啟模里里長」眼中的溼地
在玉里長大的陳文祥里長提到,濕地剛建造時有一段時間無人管理,他希望濕地不要淪為像台灣蚊子館一樣的地方,因此向環保局提出濕地管理的問題。
當初其實有很多人對濕地提出意見,只是沒有整理與統一。有的人想將濕地變成環教場所;有的人想發展觀光,但這些想法互相矛盾,因為如果想把它變成玉里亮點的話就會破壞生態。里長想將濕地作為環境教育的場所,讓小孩子來認識生態,因為地球就只有一個,下一代能看到怎樣的世界與我們這代的作為息息相關。不過在這麼多人一起幫忙的時候就容易產生小摩擦,但里長認為其實誰來做這塊都沒有關係,只要有心即可。
二、啟模里水環境巡守志工隊
(一)、志工成立
濕地於民國96年建造,但環保局在民國103年9月勘查時發現濕地無人接管維護,因此計畫對當初花大筆經費迄今卻淪為荒地的濕地進行一些整頓。只是環保局因地理位置遙遠,很難獨自維護管理濕地,所幸當時的啟模里里長-陳文祥非常用心,主動積極地向環保局提出想要認養這塊地,也得到鎮公所的支持與協助,於是里長辦公室開始聯絡志工在民國104年成立水環境巡守隊,一起加入維護濕地的行列。
志工隊成立至今,曾遇到許多挫折,像是颱風摧毀了原本的植栽、害怕天氣炎熱造成植栽枯死,必須每天早起澆水,以及最重要的資金問題,種種困難都使許多人選擇退出,志工隊從最初的30幾人到最後僅剩10幾人。儘管如此,大家還是堅持下來了,甚至在民國105年因為濕地的整頓成果良好而在環保局的評比中獲獎。
被問及最初加入志工行列的原因,多數人的回答無非是因退休無聊及對家鄉的情感。希望玉水圳濕地能成為讓親子安全互動與遊戲的地方,因為這裡的路並不崎嶇,車子開進來不須擔心有死角,小孩也能盡情玩樂。
(二)、志工工作內容
志工們在濕地的工作主要是撿垃圾與植樹、澆花等。過去玉水圳濕地曾是座垃圾山,堆積了許多垃圾。後來政府另建垃圾焚化爐在別處,因此有許多垃圾已經移至焚化爐火化。土地裡還有些遺留下來、無法自然分解的垃圾會製造環境問題,為此志工們負責將垃圾進一步分類後處理掉。清理的過程中,濕地底下所掩藏的垃圾、塑膠袋、塑膠品,會因為下雨而被沖至陸地上,因此撿垃圾的工作必須重複許多次。另外,遊客隨手亂丟的垃圾,菸蒂、檳榔渣也都增加了志工的工作量。,所以志工隊也呼籲各個鄉鎮不要在濕地亂丟垃圾,以免最後汙染了花東的母親河-秀姑巒溪。同時,因為濕地太多外來物種破壞原生態,志工們也想了很多辦法去解決,像是利用其他外來種來消滅現存的外來種。
(三)、志工得獎事蹟
-民國105全國性水環境巡守隊評比優等。
-巡守隊建立特色:移除外來種、復育原生種特色(評比相關指標)。
-民國110全國性水環境巡守隊評比特優。
-環保局推薦花蓮縣政府,縣政府頒發圓夢團隊獎項,給予肯定。
三、玉里觀光
環境教育的可行是因現有資源已足夠做環境教育的解說或教案推動。但在觀光部分,受訪的環保局長官雅娟提到:「這是很好的休憩場所,若大家來到這裡享受優質環境,我們雙手擁抱歡迎他們,但希望大家不要亂丟垃圾。」來這裡休息的人或者釣客常常會隨手亂丟垃圾,覺得沒關係,反正沒什麼人看到。
就環保局立場而言,為活化該地,會希望有更多人認識濕地。只是仍希望能多推廣環境教育或低碳旅遊,而不是單純的打卡觀光。雖然這些也算觀光面向,但相對較有系統及規劃。這裡未來也將慢慢培育志工擔任解說員,遊客來玉里除了吃臭豆腐、玉里麵,還能多一個選擇,一天能吃能喝又能休閒。
明確的計畫則是以環境教育為優先。因觀光導覽需較多人力資源,可是人力資源多在北部,玉里的地理位置卻較偏南部。雖說在地民眾也有許多自己的想法,例如:里長希望變成公園;巡守隊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他們,給予掌聲;但就機關而言,劣勢是無法每天往來濕地,若今天有旅行團說要參觀,環保局無法立刻接洽。但若是環境教育,則可事先預約,並透過志工培訓完成。此外,若涉及觀光卻沒有收費,對濕地的經營又是一大考驗,畢竟志工人力有限,不可能隨時待命。簡言之,志工想法雖然豐富美好,但在實現上仍有許多需要考量的點。
環保局目前立場是穩固基本面,確保水源能正常地流入和流出。至於環境教育需要的導覽、解說,能編列解說費用,慢慢將結構建立起來。觀光的部分
像有人曾說要來這裡露營,但這目前仍未受到水利署認可。對我們來說,濕地
就是淨化水質的地方,只是做得很像公園,未來會把兩個水池當作原生種復育的地方。總之政府機關較導向環境教育,地方會比較期望觀光,共同特點是希望讓這裡成為在地的地標。
第五節 總結
經過了許多在地人士的努力加上公部門的協助指導,玉水圳人工溼地才能有如今的樣貌,也成為民間參與的典範。溼地不只有美麗的風景,最特別的還是那裡的居民對土地無償付出的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看見這片濕地的美,也期待有更多的資金和人力願意投入,甚至在此舉辦活動,讓濕地成為玉里當地最具有社區凝聚力的指標。雖然對於濕地的未來期許目前還有很多聲音等待協調,但公部門適時傾聽在地人士的聲音仍然有其必要性,否則美麗的濕地很可能再次淪為乏人問津的蚊子館,浪費了國家的公帑也辜負了民眾的付出。無論未來濕地的發展是著重生態教育或是觀光,最重要的是,在濕地復育的過程中,還是能保持這塊土地環境教育與觀光發展的平衡,避免過多的人力破壞,讓這片美麗的土地得以永續發展,傳承給下一代。
網路資料來源
玉水圳資源盤查網路資料來源
https://www.hlepb.gov.tw/commission/wpegt108/Yul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