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故事
- 檢索條件:
-
客家女兒的崁頂人生
- 作者:邊邊女力協會
- 時間:2022/08/25
- 地點:臺北市中正區
生命步入富足階段,如秋收後豐饒,享受城市裡的每一日,熱心當十多年鄰長,配合里長與社區活動連結,從異鄉到在地,從家庭走出社區,憑藉熱誠奉獻、勤快爽朗、熱心助人與善良,為夫耕耘,適時採收,踏著穩健腳步,生命富庶美好。
童年的歡笑
順嬌姨民國37年生於竹東,故鄉是著名的林姓六家庄。父親任職竹東警察,薪水較低,養家不易,但因需繼承田產,放棄警職重返老家種地。當時石門水庫尚未供應放水灌溉,造成旱災連年,稻子收成不易。鄉下種田,只夠溫飽;後來父親輾轉到新竹公賣局工作,月薪領一千多元。在那重男輕女的社會,母親共生五個女生,終於生出家中唯一的男孩。順嬌姨生為長女,小學四年級後幫忙做家事,包辦所有家務。小學畢業後到工廠、竹北台元紡織廠,也學過裁縫,斷斷續續上國中夜間部,因現實經濟考量後仍無法順利畢業。『回想過去的日子,雖然辛苦卻過得很快樂』。
六家庄時光,雖然物質缺乏,但有十幾個小孩玩在一起,大家相約騎腳踏車到竹北看客家話劇,開開心心好熱鬧;竹北頭前溪,冬天旱季時,孩子們相約去撈魚、抓蝦,一把就抓到各種魚;也常去釣青蛙給養殖業者餵鴨子。林家庄內有個大曬穀場,大家都在曬穀場學騎腳踏車、玩耍。說起童年時光順嬌姨眼裡爍爍閃光,語調高亢、神采飛揚。話鋒一轉來到了婚後的階段,她用一句話形容『生完孩子生活就卡在那裏』。
婚姻裡的角色
民國57年結婚,58 年跟著做裝潢的先生來到台北。老公是阿姨介紹,她打包票說對方老實,實際上『老實並不全然為優點』,只有不擔心先生亂花錢。婚後夫妻同心奮鬥,原在和平西路租房子,四年後在頂崁買了第一間房子,完全沒靠老家幫忙。
當年台北正快速改變,先生裝潢案件接不完,工地夜以繼日趕進度,她也幫忙接電話協調和安排。後來在頂崁及萬華區南機場陸續買房,十幾年前再買給兒子娶媳婦的新房,這間房目前都更計畫去(110)年開始施工。
客家台北人
當時講客家話感覺被排斥,也被人奚落為「客婆仔」,所以就在市場多聽和學習,除了國語也嘗試用「河洛話」溝通。五個小孩全自己一手帶大,四個女兒已感滿足,但老家催促要生兒子,終於生個男丁。在四女兒出生後,有人來領養,想很久仍捨不得送出去,現在老四是莫凡比主廚,非常貼心。
龍口市場這條街以前有『產婆間』(助產士),大家都來這裡生產。巷子滿滿人潮,很擁擠。碗粿一碗十塊錢,站著吃。油店裡賣花生油和桶裝沙拉油,大家都拿玻璃酒瓶來買油。在這條巷居住50年,不僅感到時光飛逝,老人凋零的速度更讓人唏噓!
民國70年左右,人情味濃厚,20幾坪的小房子,家家戶戶廚房相對,門戶敞開,出入方便。隔壁鄰居包水餃,煮好就從後門端一盤給對門吃;下午3、4點固定有賣豆花、饅頭的攤販,很熱鬧。幾十年來沒見過小偷,直到發生我們在客廳看電視,一台當年新穎的錄放影機被人搬走、鄰居遭竊,慢慢地大家開始關門、鎖門,民國60 年到80年純樸的台北一直在變化。
社區新生活
75年起參加公園晨操、跳韻律舞、作運動而認識現任里長,與30多年好友,大家有活動互相支援,作社區節慶活動。曾用大竹籃作十幾斤芋粿,大家看客家人作粿很新奇。現在先生退休十多年了,喜歡種菜,她則負責『採收』~~~
看著規律運動30餘年的輕盈身影,踩著矯健步伐,消失在大樓旁靜巷內,一個隨夫移鄉的客家女子,在崁頂里見證台北成長史。生命步入富足階段,如秋收後豐饒,享受城市裡的每一日,熱心當十多年鄰長,配合里長與社區活動連結,從異鄉到在地,從家庭走出社區,憑藉熱誠奉獻、勤快爽朗、熱心助人與善良,為夫耕耘,適時採收,踏著穩健腳步,生命富庶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