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故事
- 檢索條件:
-
林業試驗所恆春分所工作時期的廖日京
- 作者:林業試驗所
- 時間:2023/06/07
- 地點:臺北市
廖日京 (1929 – 2013),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系(以下簡稱臺大森林系)教授,為知名的植物分類學者,特別對樟科、殼斗科、桑科等進行系統性的觀察、研究與整理。廖日京職涯開始於林業試驗所恆春分所恆春熱帶植物園。此故事介紹一個植物學者如何提供他的專業在營運一座植物園,同時植物園的資源如何影響一位植物學者。
.
廖日京 (1929 – 2013),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系(以下簡稱臺大森林系)教授,為知名的植物分類學者,特別對樟科、殼斗科、桑科等進行系統性的觀察、研究與整理。廖日京自臺大森林系畢業後,1953年9月至58年7月在臺灣省林業試驗所(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以下林試所)工作,最初至1956年2月的工作地點是恆春分所,在這裡,廖日京開始學以致用,在實作中累積對植物的知識。本篇將藉由廖日京留存的各樣手稿、成果報告,以呈現廖日京在恆春工作時期的實際情況。
戰後初期林試所恆春分所的工作
林試所恆春分所在日治時期即創立(其前身為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第二次世界大戰甫結束,1945年吳慰中接任恆春分所主任,由於戰亂,恆春分所苗圃荒蕪已久,百廢待興。根據報告書,當時的工作重點不在於恢復日治時期的試驗研究,而著重於「恆春主要樹木開花結果等習性調查」、「恆春產有用樹木調查」、「銀合歡造林法比較」與「銀合歡天然下種更新」等工作。[1]
1947年,王仁禮技士兼任恆春分所主任,直至1953年廖日京至恆春分所任職時,王仁禮仍是主任。那時恆春分所的主要工作在於熱帶經濟樹種引種、栽植與研究,其工作重點可歸納如下:
1、熱帶母樹園管理與整理:道路改造,新樹補植等。
2、苗圃繁殖:各種引入植物於苗圃的栽培試驗。
3、造林試驗。[2]
由於王仁禮在日治時期已在林試所任職,因此王仁禮能夠在日治時期林試所的工作成果之基礎上,或延續日治時期的試驗工作,或針對當時臺灣的需要訂出新目標。也就是一方面延續了日治時期熱帶殖育場的熱帶樹種母樹管理,另一方面,因應當時林業的需求,進行新樹種的引種試驗。
廖日京在恆春分所的工作
大學畢業後一年多,廖日京於1953年9月20日以技佐身份在林試所恆春分所開始工作。根據收存於林試所恆春研究中心的人事檔案,當時廖日京的主要工作為「植物園整理」、「植物苗形態調查及監督管理苗圃」、「增加植物園樹種」三項,以及研究發表。[3] 以下介紹其工作的內容大致上為何。
1. 植物園整理
即植物園日常性的維護管理工作,包括:標示牌的整理、各樹種樹木植株的照顧…等。並針對分所內僅有單株的植物進行插條播種等繁殖工作。
2. 植物苗形態調查及監督管理苗圃
造林工作的基礎為育苗,而育苗來自於種子發芽。因此各熱帶植物樹種的種子發芽率、發芽時間、適合生長與否成為是否引入該物種的考量。植物植株的種子發芽後,種苗的觀察與記錄是苗圃的基本工作,廖日京在恆春分所任職時期,繪製了100多張的種子發芽形態紀錄,除了記載發芽資訊外,亦是對植物發芽生長形態最直接的觀察成果。
.
(1) 沙盒樹發芽試驗
在廖日京的手稿中,有一份詳細的沙盒樹 (Hura crepitans) 發芽實驗紀錄。[4] 沙盒樹為大戟科植物,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具觀賞價值,恆春分所的沙盒樹自日本統治時期引進試種。廖日京的例行工作之一即是施行種子播種。首先於1955年3月15日,採集沙盒樹種子,同時觀察與繪製沙盒樹的種子與植株形態,和查詢沙盒樹相關的資料。
在手稿中,廖日京依照1936年出版的《世界樹木字彙》寫下沙盒樹的介紹,做為參考資料:
Huna crepitans L. 大戟科
(英)Possum wood. Hura wood(商業). Sand box. Sand boxtree(英領蓋亞那)
(佛)Sablier blanc(法領蓋亞那)
(西)Javillo Amarillo
熱帶美洲產. 栽培為庇陰樹,材色. 材色淡黃 クリーム色.
邊材白輕軟. シナノキ類似. 比重0.36-0.44. 均質. 加工容易.
染色及膠著容易. 耐久(蟲害、腐朽)性大. 箱. 家具. 土工用材[5]
從廖日京當時所作的試驗紀錄中可以看到,那次發芽試驗的結果如下:採集19顆,其中12顆發芽,經過計算後得到該批種子的發芽率為62%、發芽勢為42%。「發芽率」為發芽種子數與試驗種子總數的百分比,而「發芽勢」是指在一次發芽試驗期間,發芽種子數量最多的當日發芽種子數,加上該日之前累積已發芽的種子數總和,佔試驗總種子數的百分比。而在這次試驗中,至最多發芽種子日為止共有8顆種子發芽,計算後即得42%的發芽勢。(圖 44)
.
在試驗種子發芽之後,廖日京又繼續觀察記錄了沙盒樹種子的生長狀況。經過6個月的觀察,統計得出該批種子6個月的平均高生長(生長高度)為30.0公分,平均肥生長(橫向生長)為0.95公分。
除了以數值記錄成長狀況外,廖日京亦進行了種子及小苗的形態描繪。從第一天冒出胚根、第4天子葉、第6天二對托葉,至第25天觀察到第三葉開始出現蜜腺等,皆有繪圖紀錄。試驗進行第7個月後,觀察便只集中於葉片的生長變化,對於葉緣鋸齒的「9齒」「10齒」「11齒」「12齒」等各種外觀的記錄,「葉片最後1/3邊緣無齒」的標註,以及葉脈「側脈前半部對生,後半部互生」的描述等,可以了解到廖日京對於植物生長觀察繪圖所講求的細緻與詳實。
當時所進行的苗圃種子發芽試驗,除了確認種子發芽狀況以外,同時也可達到增加恆春分所引種樹種數量的目的。然而該次試驗發芽的沙盒樹種苗並無後續存活生長的相關資料。據資料看來,目前在恆春熱帶植物園中,僅存於日治時期所引入之沙盒樹母樹一株。[6]
.
(2) 白蠟樹與桉樹引種試驗
除了沙盒樹之外,廖日京在當時亦曾參與墨西哥白蠟樹 (Fraxinus uhdei (Wenz.) Lingelsh.) 單一樹種的引種試驗繁殖,之後於1956年與王仁禮共同發表了試驗報告〈墨西哥白臘樹之引進繁殖〉[7] 。根據報告描述,該次試驗所引進的墨西哥白蠟樹為1938年6月A. D. Shamel [8] 於墨西哥Nayarit的Teipic地方所發現,並於同年7月引進美國加州南部之種源。[9] 其在低溫地方亦可生育,木材較輕但組織較密,是重要用材樹種。林試所分別於1954年及1955年自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復會)獲贈該種源種子,並分配給台北植物園及各分所進行試種栽植。「墨西哥白蠟樹」此一中文名係由當時林試所所長林渭訪所取。經過試驗,王仁禮與廖日京認為墨西哥白蠟樹「苗木性健強且管理容易,移(定)種後之成活可達75%以上,生長率亦較佳……乃似值得為本省栽培之一新樹種」。[10]
另外,在廖日京文物中有廖日京對桉樹進行發芽試驗的紀錄。因為桉樹生長迅速,是經濟價值極高的樹種,因此桉樹苗木育種調查成為農復會1955年的年度重點計畫。根據農復會的工作報告,「數十年來本省復舊造林所用之樹苗,僅限於柳杉、杉木、相思樹、樟樹等類。……四十四年間復大量試植由澳洲引進之桉樹計二十五種。」[11] 因此,廖日京進行了桉樹種子播種發芽調查。[12] 試驗的結果可見於廖日京手稿「桉樹種子發芽試驗紀錄表」。
關於廖日京在恆春分所服務時期所進行的各樣種子發芽試驗,最終完整的紀錄集結於王仁禮與廖日京在1957年發表的〈恆春樹木種子發芽調查〉[13] ,藉由該文可看到廖日京詳細敘述了1953 – 1955年三年間採種、收集、交換各種植物種子所進行的發芽調查。
.
3. 增加植物園樹種
為了增加恆春熱帶植物園的樹種,廖日京在臺灣各地進行引種試驗,在廖日京文物中留有一份工作手稿,是廖日京在恆春時期至各地引進樹種的紀錄。除了樹種、採取地點,採取者及採取時間之外,廖日京在下種數個月後進行檢查,並記錄生長狀況是否良好以及存活情況。在廖日京的手稿中就有記錄數株植栽在當年就無法存活。
筆者曾在2022年9月6日至恆春分所實地調查,根據廖日京製作的播種地圖,在仙人掌溫室後側的「栽種區D區」(下種日期:1954年5月4日)仍存在人心果、猴面果,而臺東龍眼母株已死亡,留存天然下種小苗;此外,錫蘭醋栗、蛋樹、西印度醋栗已不存。上述樹種除了臺東龍眼來自嘉義沄水中埔分所外,其餘皆引自嘉義農業試驗所(以下簡稱嘉義農試所)。另外,遠處的「栽種區C區」(下種日期:1954年12月26日)還存在猴面果、蛋樹、錫蘭醋栗、爪哇橄欖等樹。而「栽種區I區」(下種日期:1955年8月7日),由永盛種苗園賴溪在所提供的柑橘類 (Citrus sp.),目前則皆無發現。
除了嘉義農試所、沄水中埔分所以及永盛種苗園之外,嘉義附近的埤子頭植物園工作站、嘉義公園工作站、臺北林試所以及臺大植物系皆是廖日京引種的種子來源。另外,國外重要的大學及植物園亦是主要的種子來源。廖日京文物中有多種與外國進行種子交換的紀錄以及國外植物園的種子目錄,包括了美國(包括如佛羅里達大學等各大學及紐約植物園等)、捷克(如查理大學植物園)、瑞典與日本等國家。
廖日京的採集工作
廖日京自述大學畢業時已對植物分類學產生興趣,[14] 那麼他就任於恆春分所時期,除了日常例行性的公務之外,是否有進行植物標本採集等分類學研究工作呢?
本文嘗試由林試所植物標本館(以下TAIF)的標本資料庫進行尋找,到目前為止,可查到廖日京最早的標本紀錄,是與王仁禮於恆春欖仁溪所進行的採集(TAIF 071518)。標本上的吊牌註記了採集日期為1954年1月12日,以及種類鑑定「Lithocarpus amygdalifolia Hay. 校力 アミガシ」,此外,同次採集行程亦採得如:Castanopsis indica(印度栲)(TAIF 104747),而吊牌上只有書寫採集者「王仁禮」與「廖日京」。此外,也可查到廖日京1955年1月在嘉義農業試驗所所採得的可可樹(吊牌註記有「Theobroma cacao L 可々樹. 130. カカオ」資訊)(TAIF 171221),以及11月分別在淡水竹圍採集的水筆仔(TAIF 116336)以及在「新竹 観音海岸」(可能指今日桃園觀音新屋一帶海岸)採得的海桐(TAIF 172194)。在TAIF標本資料庫所能查到廖日京於恆春任職時期所採集之標本,數量可說是相當地少。有趣的是,目前所見廖日京採集的第一份植物標本,即是廖日京日後所專攻的殼斗科植物。
除了植物採集之外,1977年,廖日京發表了一篇〈臺灣植物與蝴蝶之關係〉,提到他在恆春工作時期的軼事。
記在民國43年間,筆者曾在省立林試所恆春分所(亦即現在之墾丁公園)服務時,曾受我國外交部之委託,替希臘國之皇太子採集多種蝴蝶樣品,裝在所謂黑檀之毛柿心材盒內,另附以學名,呈外交部轉交我國駐希臘大使館再贈與皇太子,借此機會做過國民外交活動。[15]
此外,廖日京在同篇文章中回憶在恆春分所時期,公暇之餘曾在研究室與第一峽後的咖啡園間往返採捕蝴蝶,約有3週的時間,當時採抓的蝴蝶種類有黃裳鳳蝶、大紅紋鳳蝶、枯葉蝶、黃帶枯葉蝶、綠斑鳳蝶、黑點大白斑蝶、小紅紋鳳蝶、臺灣麝馨鳳蝶、紋白蝶、端紅蝶、大鳳蝶、白帶鳳蝶、無尾鳳蝶、無紋淡黃蝶、黃蝶、青斑蝶和紫斑蝶等。[16] 當然,這篇文章主要著重於植物與蝴蝶之間的關係,也能看出廖日京在恆春分所時期的經歷,出現在廖日京日後的研究當中。
結語
廖日京於1956年離開恆春熱帶植物園至林試所森林生物系任職,1958年轉調至臺灣大學。在1959年,廖日京與王仁禮共同發表了〈恆春熱帶植物園之樹木〉[17] ,該文亦列出園區內的樹木名錄(亦包括少數草本植物)供後人參考,此外,並註明了諸多植物在日治時期的引進年分。這篇報告是戰後首篇發表的恆春熱帶植物園植物目錄。在廖日京的手稿中,亦可見到廖日京比對日治時期園區植物的紀錄,藉由這樣的比對使植物目錄的紀錄更為完備。在王國瑞編寫的〈臺灣林業人物誌〉[18] 中寫到廖日京「民國四十四年能參加建設墾丁公園第一期工程為生平快事」[19] 。〈恆春熱帶植物園之樹木〉一文亦提到,「該園在光復初期,由於大戰期間之管理失調及濫伐,慨變成荒蕪不堪之廢園,嗣經不斷之恢復工作,園景才漸改觀。」
從上述這些手稿與文獻資料可以看見,戰後如廖日京、王仁禮等曾經歷過日治時期的林業工作者實際參與並整頓、延續了恆春熱帶植物園,讓這個臺灣的重要植物園能夠持續至今。
廖日京除了為恆春熱帶植物園的整理作出貢獻以外,身為樹木學與植物分類學者,植物園亦提供了許多研究資源,恆春分所的工作經歷可說是廖日京研究調查的啟蒙。由廖日京在恆春工作時期的手稿、研究報告與發表可看出廖日京在這段期間所作各樣調查、試驗、管理的實際情形。在工作紀錄之外,廖亦留下了百餘張植物觀察繪圖。在植物開花與結果時,廖日京畫下了植物形態的外觀,並進行觀測記錄。也因為恆春熱帶植物園中植有多種蒐集而來的植物,廖日京也就得以不用到各個不同的生育地,就能觀察到不同類群的植物。
在恆春分所的工作期間只有短暫的兩年半,然而,即使後來回到臺北林試所以及轉任到臺大,廖日京仍時常回到恆春進行調查研究,而在廖日京所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更常見到廖日京與恆春時期的經歷作對話。1981年廖日京赴日考察,參觀了伊豆半島的植物園,廖日京驚訝於該園熱帶果樹種類比臺灣還多之餘,寫到發現了在墾丁公園不知樹種之學名。[20]
恆春熱帶植物園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植物園,其植物研究資源蒐集豐富,提供了廖日京的良好研究環境,由此產出了傑出的森林植物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在後來也讓恆春熱帶植物園在臺灣自然史的研究上佔了一席之地。
註釋
[1] 〈三十五年度各科室報告 八、恆春分所〉,《臺灣省林業試驗所通訊》,5期(1946年),213頁。
[2] 整理自恆春分所檔案,〈為抄發四十二年度施政計畫及進展表〉,檔案號042-W03-20-01。 林渭訪. 1955. 臺灣省林業試驗所之試驗工作. 臺灣銀行季刊 7:3. 168-211.
[3] 恆春分所檔案,檔案號043-W03-05-01
[4] 恆春分所檔案,編號002409.L.000.000。
[5] 〈沙盒樹發芽試驗〉(廖日京文物編號2408)。クリーム色:奶油色;シナノキ類似:類似椴樹屬 (Tilia sp.) 植物。
[6] 凌明裕. 2019.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植物介紹. 鳥語 315, p.37-39.
[7] 王仁禮, 廖日京. 1956. 墨西哥白臘樹之引進繁殖. 臺灣森林 2:11, p19-21.根據「臺灣物種名錄」(https://taicol.tw/) 2023年4月為止所登錄之資訊,Fraxinus uhdei之中文名稱為「墨西哥白"蠟"樹」,惟報告原文所用中名為「墨西哥白"臘"樹」,故本文原則上用「蠟」字,僅在引述報告標題時沿用原「臘」字。
[8] Archie Shamel,時為美國農業部的植物生理學者。
[9] 王仁禮, 廖日京. 1956. 墨西哥白臘樹之引進繁殖, p19.
[10] 王仁禮, 廖日京. 1956. 墨西哥白臘樹之引進繁殖, p20.
.
[11] 農復會. 1955.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工作報告:第六期. 農復會出版, p172-173.
[12] 林試所檔案,編號000003.L.000.000。
[13] 王仁禮, 廖日京. 1957. 恆春樹木種子發芽調查. 臺灣森林 2:10, p25-29.
[14] 廖日京. 2006. 經歷、過去出版、採集植物標本, pⅠ.
[15] 廖日京. 1977. 臺灣植物與蝴蝶之關係. 國立臺灣大學實驗林研究報告 119, p137.
[16] 廖日京. 1977. 臺灣植物與蝴蝶之關係, p137-200.
[17] 王仁禮, 廖日京. 1959. 恆春熱帶植物園之樹木. 臺灣省立博物館科學年刊. 2 .p27-52
[18] 王國瑞. 1991. 臺灣林業人物誌. 第一輯.
[19] 此處所寫之墾丁公園包括了恆春熱帶植物園。
[20] 〈廖日京寄鄭香書信〉(198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