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故事
- 檢索條件:
-
金門太武山十二奇景_泉奇-蟹眼泉_從古籍看現今
- 作者:許慧筑
- 時間:2023/06/07
- 地點:24.462930 118.415782
藉由實地踏察、古籍資料、地方志與論文等等的資料,進一步探討在眾多古籍資料中提到的金門太武山十二奇景之中的泉奇蟹眼泉,在過去的人們口中如何描述,又在現今的我們眼中是什麼樣貌,過去的功用,在現今是否還是一樣,又或是發生了什麼變化。
蟹眼泉現今樣貌
圖片為2023年5月10日上山拍攝的,是現今我們所能夠看到的蟹眼泉風貌,雖然名為蟹眼泉,但已經看不到泉水流出了,泉水實際流出的位置也有待考察,在蟹眼泉岩的下方「蟹眼」兩處,可以看到有水積年累月留過的痕跡,只可惜縣在已經沒有確切的證據可以說明真的是從那兩處流出泉水,僅是推測出的結果。
不過,即使過了那麼多年,經歷那麼多年的風吹雨打,蟹眼泉還是可以一眼就看出它的形貌,其外型真的就像一隻螃蟹的蟹殼,非常壯觀。
古籍資料中的蟹眼泉_於《八閩通志》
參考了陳炳容老師的〈金門太武山與古十二奇景〉發現,《八閩通志》是現今所知道最早紀錄浯洲嶼太武山十二奇景的古籍,浯洲嶼也就是現今的金門舊稱。
圖片中可以看到,《八閩通志》的作者黃仲昭對於浯洲嶼的描述,簡短但明確,在少少的幾行字中描寫出金門當時的概況,而大部分的篇幅則是直接描寫了太武山的十二奇景分別為何,也帶領後世的人們一探當時究竟。
古籍資料中的蟹眼泉_於《八閩通志》
而右圖是延續上一段落,在這張圖片則是作者針對「蟹眼泉」,在其他的段落中做了額外的描述,記載於《八閩通志》卷九中,「蟹眼泉在高灘都巖。岩上有兩石竅如蟹眼狀,泉出其中。」將蟹眼泉的特徵輕略的描繪了出來。
古籍資料中的蟹眼泉_於《滄海紀遺》
除了《八閩通志》以外,也有其他不同的古籍中收錄了有關於金門太武山十二奇景的文章,也有許多作家為了太武山的十二奇景,分別作了十二首詩,目的是為了詠唱這十二奇景。
圖片為《滄海紀遺》的手抄本,可以看到圖中有幾個十二奇景的名稱,以及作者所作的詩,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麼詩詠蟹眼泉的吧!
〈蟹眼泉〉「凝雲攢石映流虹,化雨隨風到海東。無數魚龍沾殘潤,偏留蟹眼奪天工。」
古人歌詠蟹眼泉_於〈太武山十八詠〉
而為太武山十二奇景作詩的人們絕對不止一位,在《金門縣志》1992年版中可以看到,清朝時期的文人林樹梅為太武山十八奇所作的十八首詩,每一首則分別針對不同的奇景所寫,有別於常見的十二奇景,林樹梅又增添了幾個他眼中的奇景進入他的詩作中。
這裡特別再將蟹眼泉的內容拿出來,〈蟹眼泉〉「自拾枯松子,來烹第一泉。鳴鐺浮蟹眼,如聽伯牙絃。」
古人歌詠蟹眼泉_於〈太武山十八泉分詠〉
同樣收錄於《金門縣志》1992年版中歌詠太武山十二奇景的還有清朝末年至民國時期的文人林乃斌為太武山奇景所作的詩,林乃斌與林樹梅對於太武山奇景的看法也有所不同,雖同樣寫了十八奇景,但兩人從十二景增加的奇景還是有些許不同。
而林乃斌所描寫的蟹眼泉也不同於其他文人,字句編排上也不侷限於四句五言或七言,其創作如下:
〈蟹眼泉〉「金門固多泉,而尤以蟹眼,龍泉、寶月、將軍四泉為最著。明大司馬盧牧洲先生,同時分致四泉烹試品評,以此為第一云。臥仙峯頂聽琴鳴,石罅跳珠出蟹睛。島上明泉推第一,寒流畢竟在山清。」
古籍資料補充_《金門志》
除了上述的幾個古籍資料,在《金門志》卷二,分域略附錄中,有文人對於太武山十二奇景的補充描述,明末時期的政治人物盧若騰針對太武山也有更細微的描述,這裡節錄了其中兩段與蟹眼泉有關的敘述:
「浯之為洲,大海環之。地本斥鹵,泉鮮清甘,茗飲者病焉。蓋茗之香味,不得佳泉不發;而島上之泉,非出自石中者不佳。予不能酒,而有茗癖,終日與泉作緣。曩緣舊聞,第知有蟹眼、將軍二泉耳。蟹眼出太武山巔,泉竅噓吸,象蟹眼之轉動;將軍出兜鍪山麓石壁間,故以為號。」
「因並致四泉而詳較之,蟹眼醇釀冽潔,赴喉之後,舌吻間尚有餘甘;龍井醇冽,不減蟹眼。所微遜者,蟹眼出於危石,旋湧旋瀉,汲者必以葉成之入器,其鮮活之性毫無所損;而龍井而窟瀨水,水稍停宿,故入口始覺遲鈍。……移其宇、濬其溝,使出泉之石挺然而露,即不敢望蟹眼,何不可軼將軍而上之也哉!蓋泉之所處,亦有幸、有不幸也。據現在而品之,蟹眼第一、龍井第二、將軍第三、華巖第四。」
(資料來源:台灣文獻叢刊 https://tcss.ith.sinica.edu.tw/browse-ebook.html?id=EB0000000080# )
結語
記載太武山古十二奇景的文獻其實還有很多,不管是現代或是過去時代,太武山上的十二奇景一直都為人們所討論,也因此有許多人們因為這些創作,而想親自到太武山一趟,想親眼見識這些奇景一番。
而針對泉奇「蟹眼泉」,他的外型變先以獨特吸引眾人,又出泉水的位置特別,使人更是印象深刻,透過古人們對於蟹眼泉的描述與所作的詩詞,可以發現當時的人們是非常仰賴蟹眼泉所出的泉水的,不只滿足了當時人們的視覺感受,同時,蟹眼泉的泉水也是被過去文人讚譽有加,大大填滿了人們的味覺享受,當然,其聽覺也不二於其他奇景,可惜的是,現在的蟹眼泉已經乾涸,不再流出泉水了,讓活在現代的我,不禁也想嘗嘗看蟹眼泉的泉水究竟是什麼滋味。
參考文獻
陳炳容(2015),〈金門太武山與古十二奇景〉,《2015金門太武山海印寺暨東南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37-382。
明.黃仲昭,《(弘治)八閩通志》(北京市:書目文獻出版社據明弘治4年刻本縮印,1988年),卷7,〈地理.山川.泉州府.同安縣〉,頁101。《八閩通志》成書於明弘治2年(1489),刊行於弘治3年(1490),但翌年又有修訂本。
明.洪受,《滄海紀遺》(金門縣文獻委員會,1969年),卷9〈詞翰之紀〉,頁66-67。洪受自序於隆慶2年(1568年),清雍正至乾隆初年,貢生黃鏘增補。
明.何喬遠,《閩書》(崇禎4年,1631年刻本),卷12,〈方域志〉4。《閩書》初稿於萬曆40-44年(1612-1616),崇禎1-2年(1628-1629)訂補,刊印時間,上限為崇禎1年3月,下限至崇禎4年5月稍後。
清.林樹梅,〈太武山十八詠〉,1992年版《金門縣志》,卷13,〈藝文志〉,頁1636-1637。
林乃斌(1957年卒),〈太武山十八景分詠〉,1992年版《金門縣志》,卷13,〈藝文志〉,頁1640-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