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故事
- 檢索條件:
-
【轉身轉生菜市場藝術節】以表演藝術轉譯市場故事
- 作者:唯劇場
- 時間:2023.10.28~2023.10.29
- 地點:臺中市東區
【轉身轉生/菜市場藝術節】為唯劇場於2023年首次舉辦之表演藝術類型藝術節,其舉辦地點位於臺中市東區新民街市集至臺中第四市場。演出內容以市場+劇場的形式,串聯台中4個在地表演團隊-唯劇場、日出身體劇場、拍拍手工作室、狂夢藝術,一同於市場中不同場域進行4種類型演出,其中包含:舞台劇、舞蹈、偶戲、馬戲 。創作核心為「以轉身汲取過往,創作市場轉生後的可能」,透過表演藝術其高包容度之特質,重新轉譯經逢幾次遷移後的菜市場樣貌。本案同時為受文化部【青年文化村落行動計畫】獎補助獎勵2年期最終成果。
唯劇場自2021、2022年兩年間,以東區天外天劇場拆遷議題進行系列創作,過程中發覺台中市由於2009年開始進行鐵路高架化後,便開始大量改建火車站前後的老建築。 其中,位於復興路上的20號~26號倉庫,於1998年由黃進河承租菜市場內鐵道倉庫轉為藝文空間使用,同時也啟發了台中20號藝文倉庫的誕生,達成全台灣第一個將閒置空間轉為藝文場館經營的成功案例。當市民自嘲台中是文化沙漠之時,卻遺忘了曾經的台中是藝文空間轉型經營的先鋒。
創作起源自市場聚落的觀察─臺中市區的菜市場型態是錯落有致且具不同使用意圖的存在。而聚落的誕生是源自民間自然拔地而起的草根精神,具體呈現─有人就會有交流,有交流就會產生關係,關係則凝聚成聚落,此種循環而生、在情感、物資上的上同時也作為新民街市集與其相傍而生的舊鐵道倉庫,因場域功能變遷需由政府回收修復,進而導致新民街市場部分場域遭封路與遷移,市場攤販歷經疫情後經濟復甦,又遇場地回收對於生計衝擊之轉譯紀錄。
2023年,新民街市集面臨歷史文化與生活文史衝突,台鐵局無償回饋土地、建物給台中市政府,2023年7月25日已與市府辦理點交作業,相關攤商與台鐵局的合約須終止,市府開始辦理全區規劃設計,預計2024年啓動修復工程。
期待透過【轉身轉生/菜市場藝術節】演出者帶著觀眾,自走進新民街市集一路前往第四市場的路程中,可一覽空間場域在不同歷史背景下被詮釋使用風貌。以黃進河承租新民街市集內舊鐵道倉庫,使臺中擁全台第一座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文化城美譽做為創作發想、以市場與倉庫群串接做為演出場域,善加利用戲劇柔軟如水特性,使觀眾對於老建物的留白成為了充滿想像的白,非一無所知的白,同時也為這條未來仍舊尚未明確的市場街留下紀錄。
你是否聽過──
❝
市場中的人聲如何鼎沸?
劇場中的眾聲如何喧嘩? ❞
市場之於常民是日常不可或缺的存在;
歷史之於國家是底蘊的重要存在。
當兩者並存於同條街上時,過往歷史如同空氣與水,
日常不再有距離,但也不曾好好注視。
看看,來自台中劇團們,如何在轉身細數過往後,
從劇場、文化、藝術視角,重新轉譯,再次轉生。
第一攤- 從田野調查觀察市場聚落的誕生
唯劇場於2023年2月開始,與演出團隊-拍拍手工作室、日出身體劇場、狂夢藝術,共同以劇場創作田野調查刑事,分別於2~3月、7~8月進入臺中新民街市集、臺中第四市場、臺中第三市場、臺中建國巷市集收集現場資料,深入了解特定主題、場地或社群,以啟發劇本創作、角色發展和舞台設計的靈感。
從中觀察到臺中市區的菜市場型態是錯落有致且具不同使用意圖的存在。
而聚落的誕生是源自民間自然拔地而起的草根精神,具體呈現-有人就會有交流,有交流就會產生關係,關係則凝聚成聚落,此種循環而生、在情感、物資上的上的供求交換,使得市場不僅只是購物需求,更成為了技藝與記憶交換之處。
第二攤-市場與倉庫相傍,窺見場域功能轉換
本次菜市場藝術節演出地點之一-新民市集,原為臺中舊建國市場周圍附屬市集,是以一個聚落誕生第二個聚落的方式,成為了居民採購與交流的場域,即便在舊建國市場搬遷後也持續運營至今的特殊定位市場。
另一特點之一則是與台鐵倉庫相傍而生。融入於市集中的文化建物,成為了市場攤販生活的一部份,而這一部份也成為了後續市場動盪的原因。
從此案例中可窺見場域功能轉換似乎是舊時代建物可以保留之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位於復興路上的20號~26號台鐵倉庫,於1998年由藝術家-黃進河承租20號倉庫轉為藝文空間使用,台中也達成全台灣第一個將閒置空間轉為藝文場館經營的成功案例。
而在成就20號倉庫前的前身,則是發跡於在新民市集的台鐵倉庫中,首次有藝術家租用台鐵倉庫作為創作藝文空間的創舉,其空間轉換應用思維,後續也影響政府單位對於閒置空間場所經營的轉換。
其中,成功爭取保留後經歷的場域功能變遷,如:
1998年 臺中的20到26號倉庫自閒置空間成為了藝文場所。
2015年 第四市場因與常民息息相關再利用成為了展覽場所。
2020年 綠空鐵道自鐵路高架化廢棄後重新啟用成為了花園廊道。
第三攤-與市場生活的衝突,保存序位的考量
唯劇場自2021、2022年兩年間,以東區天外天劇場拆遷議題進行系列創作,過程中發覺台中市由於2009年開始進行鐵路高架化後,便開始大量改建火車站前後的老建築。
隨著時代演進,當都市規劃面臨到城市發展和都市景觀問題時,市場經營與具文化歷史價值的廢棄空間,往往被放到較後方的排序考量,而成為被拆除、遷建的對象。
2023年,新民街市集面臨歷史文化與生活文史衝突,台鐵局無償回饋土地、建物給台中市政府,2023年7月25日已與市府辦理點交作業,相關攤商與台鐵局的合約須終止,市府開始辦理全區規劃設計,預計2024年啓動修復工程。
即便新民街市集的近百攤攤商向市府陳情仍未能阻止發生。
文化保存與生活產生衝突,是否真的難以兩全?
第四攤-為什麼需要菜市場藝術節?
唯劇場自我期許為文化轉譯者,透過戲劇柔軟如水的特性,使其生活樣態、年代氛圍背景等,能以表演藝術紀錄與轉譯。
透過演出者帶著觀眾,自走進新民街市集一路前往第四市場的路程中,可一覽空間場域在不同歷史背景下被詮釋使用風貌。以黃進河承租20號倉庫使臺中擁全台第一座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文化城美譽做為創作發想、以市場串接做為演出場域,善加利用戲劇柔軟如水特性,使觀眾對於老建物的留白成為了充滿想像的白,非一無所知的白,同時也為這條未來仍舊尚未明確的市場街留下紀錄。
即便在場域、空間、聚落消失後,也能提供給未經歷的民眾作為想像參照,同時也使在地居民能從中投射,皆能以與自身各異的角度去再次回味或初次經歷。
第五攤-轉身轉生菜市場藝術節始末
唯劇場自2021年開始以與鐵路相依而生的臺中東區作為創作取材之地,從2021年~2023年,由臺中文史復興組合協力以臺中東區的民生聚落作為田野調查對象,從中創作了《未盡之地》、《未盡之地》升級版,直至2023年,以菜市場其標誌性代表著土地、民間、從下而上竄起的力量,作為《轉身轉生系列》的首次大型戲劇藝術節創作─《轉身轉生/菜市場藝術節》之核心。
唯劇場攜手台中文史復興組合、日出身體劇場、拍拍手工作室、狂夢藝術,共同製作藝術節相關節目,以文史導覽、舞蹈、偶戲、馬戲及唯劇場擅長的舞台劇形式,個別演繹轉譯在地故事。
唯劇場自2023年2月起開始進行相關規劃,過程經歷──
與新民街市集攤商、聚落核心皆協調完成,獲得攤商大力支持及有意願提供承租的鐵道倉庫,給劇組作為演出使用。於同年5月,被臺中市政府臨時通知此倉庫預計同年7月25日回收,有鐵路倉庫坐落的新民街後半段也將隨之封路。
經歷多次與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協調,最終以提出交通維護安全計畫申請封路為解決方案。成功於8月初申請封路成功。
於申請封路計畫期間,各團隊也經由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牽線引薦,進入台中公有第三市場、建國巷市集中進行田野調查,藉由調查了解市場氛圍、人際關係、攤販價值觀與思維、過往經歷....等。
後同年7月25日部分攤商遭請離後,同年9月7日,原坐落鐵道倉庫的新民街市集於雨天自燃,連燒8攤。為自2020年6月後,同條新民街市集第二次同樣於周一休市日發生祝融。
團隊因預定演出場域遭祝融,以演出團隊與觀眾為安全考量,緊急與演出團隊協商調整演出地點。
原定封路範圍、義交駐點等也皆有所縮減,於時限內發函予台中市政府文化局進行協調。
歷經各項困難,順利於2023年10月28日正式演出《轉身轉生/菜市場藝術節》順利開市!
轉身轉生菜市場藝術節!開市!
【轉身轉生/菜市場藝術節】為唯劇場於2023年首次舉辦之表演藝術類型藝術節。
選擇持續於臺中這座新舊並存的城市進行創作,這座城市除了有著豐厚歷史與明快的節奏,新民街市集至第四市場這段市場街,在短短的40年中,已歷經過數次的起落變遷。
但不變的仍是來自土地、民間,從下而上竄起的力量。
看看,來自臺中的劇團群,如何在轉身細數過往後,從劇場、文化、藝術視角,重新轉譯,再次轉生。
演出內容以市場+劇場的形式,串聯台中4個在地表演團隊-唯劇場、日出身體劇場、拍拍手工作室、狂夢藝術,一同於市場中不同場域進行4種類型演出,其中包含:舞台劇、舞蹈、偶戲、馬戲 。創作核心為「以轉身汲取過往,創作市場轉生後的可能」,透過表演藝術其高包容度之特質,重新轉譯經逢幾次遷移後的菜市場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