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故事
- 檢索條件:
-
青年壯麗源頭就飾你-傳統頭飾記憶之採集與應用
- 作者:胡達明
- 時間:2023/12/05
- 地點:22.434755 120.638292
著部落耆老的凋零,青壯年族人受制生活壓力,社區傳統工藝文化日漸消失,不利社區文創產業之發展。也隨著社會的經濟體系的變革與過去排灣族人慣於以物易物之經濟模式大有不同,族人們為因應主流社會的經濟模式,逐漸離開原生部落轉而至大城市中謀求生計,族人價值觀的轉變,為生存不得不離鄉背井,而使得傳統文化逐漸失傳,所以服飾深受政治、經濟、環境等變因間接影響,排灣族的母親因工作繁忙,尤其排灣族服飾的製作時程是相當耗體力及眼力的,此模式影響逐漸使得服飾工法、工序的失傳。
男子獸皮頭飾利用工作坊
早年生活男性具備狩獵的基本生活能力,善用環境知識獲得動物所提供的資源,除了食用肉品之外,毛皮也是禮物交換的一項物件。排灣族較常使用附帶獸毛的動物皮革,如:雲豹、獐、山羌、水鹿和山豬。冬季時節的動物皮毛較為密實,夏季的動物皮毛較為稀疏,適合製作無獸毛的護腿布與獸皮帽,舉例:山豬的毛皮較粗,取其背脊處的獸毛作為帽飾以及庇護的手環和腳環。山豬的尾巴製作成帽飾,也是標記獵人的英勇與能力識別。依據不同的動物在不同季節時,獸皮的特質與毛髮生長的狀態,分別揉製成皮革,越是稀有的動物,製作成穿戴配件或衣飾,越能彰顯個人的智慧與英勇,也能交換較多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一套排灣族古老的環境知識衍生的獵人經濟學。獸皮工藝文化學習營:排灣族男人向山獸神學會的「鞣皮」是一項繁複的技術,是在打獵之後處理動物皮毛的工序。通常男人山上打到獵物後,會趁著獸皮還富有溼度,彈性仍佳的時候,就把獸皮和骨肉用獵刀小心翼翼地分離,然後繃皮,就是把整張動物皮毛用木框及繩子撐開。繃皮上架時,為了固定,會在邊緣刺出小洞,讓繩子穿過,但若不小心把洞口切太大,可能會斷裂,破壞整張毛皮的完整。過去鞣皮的工作都是在山上取得獵物的同時就進行,至於分離出來的獵肉,也要馬上火烤脫水烘乾,一來可以防腐,二來減輕重量,下山的時候可以背回更多的獵物。鞣皮的工序繁複,是粗工;而要把一張皮毛製成可用的衣飾,則是細活,所以本族男人都是粗工、細活全上手的好男人,也可想像一套勇士服是如何得來不易。不同的動物獸皮可以做不同衣飾,成熟的公山羌適合做鞋子、皮帽,有時候還留下山羌頭在皮帽上做裝飾,顯得神氣勃發。如果是獵到母山羊,體型通常比較大,就可以拿來做披風;水鹿體型更大,可以做皮褲。
女子珠繡頭飾應用工作坊
頭飾由絨布為底座,並在 上方縫上黃、澄、綠三色之棉線編,並且在最上方處以鐵絲加棉線製成樹枝狀簪,插入棉線編織細縫處。上方帽沿處將古老鐵戒指環繞於帽沿一圈,中間至帽子下緣,用銀片裝飾,銀片長至帽沿處,大多垂至眉上兩公分處,筆者的Kina說:「頭飾遮住額頭太多不好看!因此,垂飾以不可遮蓋眉毛為主。少女穿著時後方還會有垂墜的銀片,以及用頭髮、羽毛及澄黃綠三色棉線編 結的髮飾taraquval,及捆綁成一小東的紅毛裝飾 sangav。頭飾左右兩方會掛上銀製的垂墜裝飾物,只有未婚者才能配戴。羽飾,是被謹慎規範的,是貴族頭目的裝飾特權,一般平民老百姓不能随意配戴的,通常取自於老鷹、孔雀、及雉雞等飛禽類之羽,視覺上充分表達出搖曳生姿的韻律美感。希望藉由頭飾設計的技法應用與創作,從創作實踐的過程之中,能夠自我體認並檢視排灣族頭飾與服飾的創作工法與美感價值觀。
充實頭飾圖騰及技藝知識
研擬執行策略並落實共識
排灣族的社會中,頭飾與服飾不僅是身分認同、社會階級的識別,更是文化傳承的表徵,傳統服飾是kina親自縫製或是直系相傳下來的珍貴家傳,原因是排灣族服飾上的裝飾無論是刺繡圖像都是一個家族的身分符碼,從紋飾就可以看出此家族的身分階級與社會責任。讓所有的社區民眾皆能實際瞭解此活動執行狀況,並能依己之力,提供各種協助。共同參與形塑具有地區個性的文化、景觀特色與風貌,並以在地實質工程建設形式,彰顯此一運動所期待揭櫫之精神與意義,擴大社會的視野與效益,進而促成政府再造原住民部落,提升競爭力之美意。
故事圖片集
-
研擬執行策略並落實共識
-
研擬執行策略並落實共識
-
女子珠繡頭飾應用工作坊
-
女子珠繡頭飾應用工作坊
-
女子珠繡頭飾應用工作坊
-
女子珠繡頭飾應用工作坊
-
女子珠繡頭飾應用工作坊
-
女子珠繡頭飾應用工作坊
-
女子珠繡頭飾應用工作坊
-
女子頭飾工作坊
-
女子珠繡頭飾應用工作坊
-
女子珠繡頭飾應用工作坊
-
女子珠繡頭飾應用工作坊
-
女子珠繡頭飾應用工作坊
-
女子珠繡頭飾應用工作坊
-
女子珠繡頭飾應用工作坊
-
部落工藝活力傳承小組
-
部落工藝活力傳承小組
-
頭飾文化知識
-
青年共識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