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故事
- 檢索條件:
-
社會與政治 / 人物與團體
從長照社工角度探討社工制度問題
- 作者:魏婕丞(Ju julia)
- 時間:2024/06/15
- 地點:桃園市龍潭區
社工服務的對象通常是社會中最弱勢的群體,他們致力於改善生活品質和促進融入社會。然而,背後存在制度性問題,影響了社工服務的質量,使他們難以有效履行職責。社會服務的提供需要政府與民間的協力,並且依賴各類專業人員的共同投入。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估算,臺灣將在2025年邁向超高齡化社會,這對長照社工的需求帶來了巨大挑戰,包括面對增加的個案數量和工作壓力,進而影響到服務質量。
策展人:魏婕丞 葉蘋瑤 張羽沛 余品嫻
一、前言
「社工」服務的對象往往是社會中最弱勢的群體,他們的工作是幫助這些人改善生活品質、融入社會,然而,在這個光榮使命的背後,隱藏著那些制度性問題,影響著社工的服務質量,讓他們難以有效地履行職責?事實上社會服務的提供需要政府與民間協力,並需仰賴各類專業人員的共同投入,若第一線的社工能獲得的資源非常有限,勢必難以單憑一己之力解決問題,因此認識社工的處境,是這是我們策畫這個展覽的緣起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推估,臺灣將在2025年邁向超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將持續提高,預估於2039年突破30%,至2070年將達到43.6%。人口高齡化對臺灣帶來的社會環境衝擊之一即為健康照護需求的增加,隨著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失能人口的大幅上升,社會對於長照社工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這對社工而言,代表的不僅僅是數字的增長,更可能會面臨需要同時應對的個案增加、導致工作壓力加劇的情況,進而影響到對每個個案的關注度和服務質量。為此,我們期望從社工的角度出發,去探討現有制度所衍生出的問題,深入了解他們現在所面臨的困境,如:工作壓力如何調適?
社工主要分為多項專業領域,有鑑於台灣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我們選擇以長照社工作為主要探討的方向,且為能更好的了解長照社工實際相關工作,我們將以目前正在任職之社工鍾怡君作為訪談對象,探討長照社工在從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圖 :長照社工與長者互動遊戲/採訪社工提供
二、長照社工主要負責事務及制度相關說明
長照社工人員負責的工作主要扮演溝通協調及轉介資源的角色,社工需擔任起個案、家屬及機構之間的協調者,並以個案為中心、社區為基礎,相互拓展、連結及協調照顧資源達成協助個案的任務,更重要的是,長照社工人員需要成為一個好的陪伴者,聆聽長者的需求,並提供他們關懷。
圖 :社工與家屬交談了解長者情況/採訪社工提供
長照服務涵蓋範圍廣泛,提供的服務也相當多元。從居家服務到社區支持,再到安養中心和日間照護中心等,每個領域都有其特定的範疇。同時,長照還涉及到輔具資源的利用,例如提供交通輔助和身障車等服務。這些不同的範疇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長照體系。當個案有需求時,可以透過撥打1966來聯繫長照資源,專業人員會進行評估和判斷,然後將個案分派到最適合的單位或機構接受服務。
自2017年起,衛生福利部持續擴大推動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長期照顧2.0計畫」,也就是長照ABC,其核心在於要建立一個「社區整體照護模式」,依據照顧的功能分成A、B、C 三個級別,並將各項服務串連起來。
以下是三個級別的工作內容簡介:
A級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單位主要是要調查個案跟評估、分析個案的需求,包含其失能等級是多少,以及適合什麼樣的資源,調查完之後便會擬訂服務計劃派案給後續的單位。
B級單位(複合型型服務中心):B單位屬於能提供長照服務的機構。除了居家服務、護理之家、失智日照中心以外,輔具服務、交通接送與喘息服務等都屬於B單位機構類型的社工。
C級單位(巷弄長照站):讓社區連結在地資源,提供社會參與、健康促進與共餐服務等服務項目,讓失能者家庭與亞健康的長輩可以有進行運動、休閒遊憩的機會。
三、社工經驗談
為了更深入的了解長照社工所面臨的真實情況,我們採訪了目前正在任職的長照社工-鍾怡君小姐,鍾怡君小姐之所以踏入社工這個行業,是因為她本身很喜歡與人互動,也很享受陪伴他人的過程,加上受到親戚的影響,所以在她高中階段,就確定了自己以後想進入這個領域。在大學時,她選擇了慈濟大學社工系就讀,畢業後也順利取得社工資格,並考取了社工師執照,在訪談中她也教我們分辨社工與社工師的差別,若有考取社工師執照,在尋找相關工作時的面試機會與薪資待遇會遠比無社工師執照的社工來得高,然而,鍾怡君小姐指出,實際上社工師的證照非常難考,通過考試後還需要支付考試院費用來領取及格證書,接著支付衛生福利部費用獲取社工師證照;若要從事社工相關工作,還需支付加入執業地區社工師公會的費用,並憑此入會證明支付執業地區社會局或社會處費用來申請社工師執業執照;假設想自行成立社工師事務所,還需另行申請開業執照。這些規費加起來,少量的社工師津貼根本無法彌補這些支出,所以很多人畢業後並不會考取證照,大部分會選擇直接踏入職場工作。
起初,她主要負責處理未成年少女懷孕、兒童少年安置等相關工作,然而隨著少子化所帶來的社會高齡化趨勢,幾年之後,她決定轉換工作方向,專注於長照領域。由於社會局期望長照機構聘用全職社工,因此她目前僅在一家機構工作。但由於臺灣有不少中小型長照機構,床位數量較少因此也會選擇聘用兼職社工。這類型的社工會有接案數量的限制,規定一次最多只能同時接受三個機構的案件,每週會分配時間輪流至三家機構探查,了解個案的身心狀況。
鍾怡君小姐平時主要的工作內容包括 1.關心長者日常生活活動,如:進食、穿衣、洗澡等基本自理能力。 2.關注長者的心理狀況,如:定期面談和訪視建立信任關係、安排娛樂活動提高長者生活質量與幸福感(如圖)、積極傾聽讓長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如圖)。 3.評估長者健康情況,如:與巡診醫師溝通了解長者身體狀況(如圖)、與營養師共同評估長者營養需求制定出個別膳食計劃。4.留意長者與家屬之間的關係,如:擔任機構、長者、家屬三方的溝通強梁等等,以達到減緩個案的退化目的,希望能陪伴他們開心走完最後的生命歷程。
圖三:社工於學校提倡相關議題之演講/採訪社工提供
平時主要的工作內容包括關注老人的心理狀況、評估他們的健康情況。
圖:社工輔導未成年少女之照片/採訪社工提供
圖:社工關注長者身心狀況/採訪社工提供
圖:社工與巡診醫師溝通了解長者身體狀況/採訪社工提供
在訪談過程中我們得知做社工這一行的薪水普遍都偏低,鍾小姐坦言她初入職場時的薪資約為台幣27,000元,且工時相當長,雖然近年來稍有改善,以今年為例,社工底薪已調高至台幣37,765元,但即使如此,微薄的薪水仍難以支撐龐大的工作壓力。很多社工會需要24小時待命、負擔高比例的個案,甚至是夜間出勤,有時還需承擔刑事責任和輿論壓力。這些因素使許多社工感到難以負擔,而選擇離開這個行業。就社工目前的社會形態而言,由於社工產業人力投入不高、壓力大、工時長、薪資偏低等...導致流動率居高不下,就連受訪者也曾有過離開的念頭。儘管對於擔任社工一職充滿熱情,這份工作也帶來給她很大的成就感,讓她能與各種各樣的人相遇,並體會到不同的觀點和見解,然而,這些問題的存在仍然讓鍾小姐感到無奈、無力,甚至有些動搖。
四、結語
透過與社工的訪談,我們進一步的了解到若想要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就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來深入了解每個個案,才可以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干預,然而,面對個案數量過多,社工往往難以應對龐大的工作量,這不僅 影響了服務質量,也增加了工作者的壓力,此外,薪資問題也是導致社人力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社工目前的基本薪資為台幣37,765元,以這樣的工作量來說來說薪資其實並不高,這也使得這個職業對許多人來說缺乏吸引力,加上長工時和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也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因。
受訪社工也向我們表示,若想要改善這種情況,政府和社會組織都需要重新評估社會工作的價值,並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資和工作條件,才能夠吸引人才透入這個行業,也能確保那些已經在這個領域中工作的人能夠獲得應有的報酬和尊重,此外,通過減少個案的負擔量和提供更多的專業培訓,也能讓這些社會工作者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到那些需要的人。
在和社工的交談中,他也提到:「創造一個更加公正和包容的環境,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過上有尊嚴和安全的生活,不再有家庭暴力和貧窮的社會,是我所嚮往的,但這個目標在現實中幾乎是難以實現」。儘管完全消除這些問題可能不現實,但透過持續的努力和社會改革,一定能夠逐步實現這一理想,朝著更公平、更和諧的社會邁進。
圖:採訪畫面/策展者自行拍攝
採訪者:魏婕丞 、葉蘋瑤 、張羽沛、余品嫻
特別感謝:社工鍾怡君、慈航安養護中心協助完成
故事圖片集
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