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進階篩選
查詢模式
語言轉換
資料來源機關
時間
縣市行政區
數位物件類型
清除條件 關閉搜尋
:::

典藏故事

檢索條件:
    藝術與人文 / 社會與政治 / 空間、地域與遷徙

    柳川吊腳樓的故事

    • 作者:賴宜旻
    • 時間:1960年
    • 地點:臺中市中區

    吊腳樓,又稱吊樓、半干欄式建築,是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建築形態。依山傍河、就勢而建,多為二層以上木造結構,上層較通風、乾燥,作住居使用,下層則是豬牛欄圈,或用來堆放雜物。

    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臺,臺中市政府允許尚未安置的外省族群移民自建克難屋,柳川沿岸與綠川一帶遂成數百戶的聚落。眷村建成後,許多外省移民又將房屋轉賣給從鄉村來到都市的臺籍勞工家庭。隨著人口日多,居民持續以木架、竹竿往河面延伸,晴天時的水面倒影,遂成為許多攝影鏡頭最愛捕捉之景。

    民國59年代,臺中市政府為了維護都市景觀,有計畫地拆除吊腳樓,並協助居民購買國宅遷居。剩下來的民生路廿六巷卅九戶吊腳樓,民國99年因鐵路高架工程拆除。


    點閱數:0收藏數:0

    吊腳樓是我的家

    浣衣後要返家的少女

    余如季和建國市場

    故事圖片集

    故事完。

    位置資訊

    留言

    0 則留言

    訪客照片
    後即可發表留言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