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故事
- 檢索條件:
-
我愛西門
- 作者:李鈞傑
- 時間:2020/12/08
- 地點:臺北市萬華區
台北市西門町的繁華景象。西門町,原來是介於艋舺與大稻埕之間的一大片荒坵墳地,經日本人依都市計劃而開發的新興商業休閒區,因位於西門城外(今寶慶路與中華路交叉處),故稱為「西門町」。此地著實為帶領台北市潮流的據點之一,充滿了「多元流行文化」的特色,以流動人口為主的都會社區型態,其中以青少年為主要族群。
西門町
西門町的地名來自日治時代,當時的居民大多居住於臺北城內,而西門區域就是他們的休憩場所,1896年,這裡有了第一家戲院「東京亭」,1922年時,正式以「西門町」為名。
西門町早期以電影院為最主要的商業活動,當時的電影院大多環繞於峨嵋街、成都路與西寧南路上,故也是西門町發展的中心,民國38年(西元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大量資金湧入此處,除了電影院外,百貨業及其他娛樂場所相繼出現,中華商場完工之後,西門町儼然已成全國最大的商業娛樂中心。
民國80年代,臺北的商業娛樂活動逐漸轉移東區,再加上中華商場的拆除與道路整頓,西門町著實沉寂了好一陣子;一直到捷運板南線完工,中華路在臺北市政府的規劃之下,搖身一變成為臺北的香榭大道,不僅如此,大小廣場與活動空間如雨後春筍般地成長,每到週末假日,人群聚集在此從事文藝或運動、音樂表演等的活動,再度把商機與人潮又拉回了西區。
現今的西門町不但見證了歷史,還是新一代流行文化的帶領者,許多懷舊的中老年人在此回味往事,更有打扮新潮的年輕一代在這裡爭奇鬥豔,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在此交流,滿足了不同需要的族群